[發明專利]分散型生活污水高效凈化處理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58658.2 | 申請日: | 2008-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62624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11 |
| 發明(設計)人: | 甄曉云;蘇一江;陶磅;蘇志龍;姜琪;柯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云南利魯環境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3/30;C02F1/52;C02F3/10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賽曉剛 |
| 地址: | 650093云南省昆明市***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散 生活 污水 高效 凈化 處理 設備 | ||
1.一種分散型生活污水高效凈化處理設備,包括缺氧池(1)、厭氧池(2)、曝氣池(3)、沉淀池(4)和除磷/二次脫氮池(5),依次相聯構成凈化系統,處理系統頂部設置通氣口(6),缺氧池(1)、厭氧池(2)、曝氣池(3)之間通過水流管道(20)相聯,曝氣池(3)上部通過引水管與沉淀池(4)相聯,缺氧池(1)上部設置進水管(7),缺氧池(1)上方設置回流管(8),曝氣池(3)上方設置回流循環計量裝置(11),在缺氧池(1)、厭氧池(2)內設置蜂窩狀填料(9),曝氣池(3)內設置多面空心球填料,其特征是沉淀池(4)與除磷/二次脫氮池(5)上部連通,除磷/二次脫氮池(5)的厭氧層(16)底部集水層(17)上部設置出水管(10),除磷/二次脫氮池(5)中設置生態填料系統,由上而下包括布水層(12)、好氧層(14)、復氧層(15)、厭氧層(16)、集水層(17);
所述的除磷/二次脫氮池(5)的布水層(12)設置土和砂混合而成的填料,填料層中平行設置布水管(19),碳源材料和土構成好氧層(14),多孔材料構成復氧層(15),土和粉煤灰混合構成厭氧層(16),集水層(17)設置土和砂的混合物;
所述的生態填料系統所用的土的粒徑范圍在0.002mm~0.02mm的有10%-50%,小于0.002mm的有5%-15%,其余為35-65%,所用不同粒徑的土含量之和為100%;所述的砂為河砂或山砂;所述的粉煤灰為二級與三級粉煤灰的混合物;所述的碳源材料包括木炭、草炭或谷殼碳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組合物;所述的復氧層填料多孔材料為陶粒或焦丁、火山石;所述的陶粒粒徑為3-5mm;
所述的生態填料土為種植土、腐殖土、紅土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復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型生活污水高效凈化處理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的除磷/二次脫氮池(5)池壁兩側設置由下而上引出布水層之上的通氣管(13)。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型生活污水高效凈化處理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的布水層填料為土與砂,土與砂的體積比為3-5∶1,厚度為15-20c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型生活污水高效凈化處理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的好氧層填料為土與碳源,土與谷殼碳的體積比為2-4∶1,厚度為25-35c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型生活污水高效凈化處理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的復氧層填料厚度為10-20cm。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型生活污水高效凈化處理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的厭氧層填料為土和粉煤灰,土與粉煤灰的體積為5-7∶1,厚度為20-30cm。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型生活污水高效凈化處理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的集水層填料為土和砂,土與砂的體積比為3-5∶1,厚度為10-20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云南利魯環境建設有限公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云南利魯環境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8658.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熱塑性聚氨酯的泡沫
- 下一篇:屏蔽式之數字影像數據傳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