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麻瘋樹果實采收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58458.7 | 申請日: | 2008-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9259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29 |
| 發明(設計)人: | 袁理春;楊順林;瞿文林;張明忠;段曰湯;史亮濤;金杰;張德;馬開華;何璐;范源洪;沙毓滄;李建增;龍會英;馮光恒;韓學琴;鄧紅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區生態農業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D91/04 | 分類號: | A01D91/04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康珉 |
| 地址: | 651300云南***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種麻 果實 采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事操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麻瘋樹果實采收方法。
背景技術
麻瘋樹(Jatropha?curcas)是一種耐干旱、耐貧瘠的多用途樹種,廣泛分布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主產于美洲及非洲熱帶。我國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廣西、廣東、海南等地,以云南最多,四川次之。種植麻瘋樹除了能增加植被,改善生態環境以外,其種子、樹汁在醫藥、化工、蛋白飼料等方面都具有較廣泛的應用。尤其從種子中壓榨得到的粗脂肪混合物,經進一步化工轉化可獲得理想的環保性機械燃油,稱為生物柴油。
近年來,我國云南、四川等地已對麻瘋樹進行大面積的麻瘋樹人工種植和產業化開發。由于麻瘋樹生長較快,具有邊開花邊結果邊成熟的特點,花果期長達數月(5-11月),會出現一個花枝有青果、成熟果與干果并存現象。麻瘋樹果實成熟后,種皮由黃變褐并逐步干縮,種皮成半裂形,但種子還不能從種皮中脫落出來,果實會掛在樹枝上存留一段時間。如果果實隨熟隨采,1-2天就要采一次果,需要消耗大量的勞動力;如果采摘較晚,果實掛在樹枝上存留時間較長,會隨著風雨的侵蝕,昆蟲的咬食而影響到種子的質量。因此,如何降低成本,科學的采摘果實是生產中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人根據麻瘋樹果實邊開花邊結果邊成熟、花果期長達數月的生育特點,通過多年的研究、對比,提出本發明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麻瘋樹原料生產提供一種方便、省力、高效的果實采摘方法。
本發明方法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果實隨熟隨采,1-2天就要采一次果,果實采摘時間不集中,投入勞動成本大;或采摘較晚,影響果實質量的缺陷。通過本發明方法的應用能產生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根據麻瘋樹果實邊開花邊結果邊成熟、花果期長達數月的生育特點,采用采摘時間相對集中采摘,且采摘時間又不能較晚的科學采摘方法,能減少勞動力78%以上,每畝降低采收成本350元以上。
2、本發明方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
本發明方法的技術方案,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果實成熟判定
果實顏色由綠完全變黃,剝開種皮見果實完全變為黑色時確定為果實已經成熟。
二、果實采收時期
麻瘋樹果實顏色由綠完全變黃后15-20天采收一次。
三、工具準備
準備果實框、高枝剪或長竹棍、手套、工作服、工作帽等。
四、果實采摘
采摘時成熟果與干果分裝;較高的果實利用高枝剪剪落,或者用長竹棍打落后收檢。
五、注意事項
麻瘋樹的枝、葉創口會有樹汁流出,樹汁對人體皮膚具有輕微的刺激作用,采摘時要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工作帽,防止樹汁滴落到裸露的皮膚,要注意對眼睛的保護;當樹汁滴落到裸露的皮膚上、眼睛時,要及時用清水清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并不能限制本發明范圍。
實施例:按以下步驟進行
1、果實成熟判定:果實顏色由綠完全變黃,剝開種皮見果實完全變為黑色時確定為果實已經成熟。
2、果實采收時期:麻瘋樹果實顏色由綠完全變黃時即可采摘,并自有果實成熟時的15-20天采收一次。
3、工具準備:準備果實框、高枝剪或長竹棍、手套、工作服、工作帽等。
4、果實采摘: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工作帽,隨身攜帶果實框,邊采邊將果實裝入果實框中,成熟果與干果分別裝人果實框。對于較高的果實利用高枝剪剪落,或者用長竹棍打落后收檢。
5、注意事項:麻瘋樹的枝、葉創口會有樹汁流出,樹汁對人體皮膚具有輕微的刺激作用,采摘時要戴手套和穿工作服(帽),防止樹汁滴落到裸露的皮膚,特別要注意對眼睛的保護。如果不慎滴落到裸露的皮膚上、眼睛時,要及時用清水清洗。
6、本方法不需要對果實隨熟隨采,而是根據果實成熟特性相對集中采摘,且采摘時間又不能較晚,減少了采摘果實的次數,每次果實采摘量大,因此,可以減少勞動力78%以上,每畝降低采收成本350元以上。詳見表:實施效果對比分析表。
表:實施效果對比分析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區生態農業研究所,未經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區生態農業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845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