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緩存數據處理方法、裝置及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057696.6 | 申請日: | 2008-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2244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鄭勤;羅海燕;卞云峰;呂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56 | 分類號: | H04L12/56;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劉芳 |
| 地址: | 518129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緩存 數據處理 方法 裝置 系統(tǒng)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緩存數據處理方法、裝置及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包緩存是現(xiàn)代通訊設備中必不可少的關鍵技術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在流量擁塞時提供數據包緩存,避免或減少流量丟失;隨著端口速度的不斷提高,高端通訊設備通常采用多路并行包緩存技術以獲得同端口速度相匹配的包緩存帶寬,如圖1所示,為現(xiàn)有緩存數據處理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該系統(tǒng)由N個并行的存儲器所組成,從端口進來的數據包經入隊控制器通過存儲控制器分發(fā)到各個存儲器進行緩存,數據包的控制信息入包隊列,出隊調度器從包隊列調度出數據包的控制信息,通過存儲控制器從相應的存儲器讀出包數據,發(fā)送到下一級設備,其中,A表示數據通道,B表示控制通道。
由于出隊調度器只能從入隊控制器選定的存儲器中讀出包數據,有可能一段時間內所有調度出來的包正好都在一個存儲器內,導致從包緩存出隊帶寬只有設計能力的1/N,因此,在上述多路并行包緩存系統(tǒng)中一個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平衡各存儲器的讀寫帶寬。
目前,平衡各存儲器讀寫帶寬是通過以下手段實現(xiàn):第一,采用小粒度跨存儲器并行保存,即按每個存儲器的最小存儲粒度(如32bits)把每個數據包分割開來存在多個存儲器里,這樣出隊時每個包都從多個儲存器讀出來,減少了出隊帶寬的不平衡程度;第二,采用多包出隊的方法,即允許從一個隊列中一次調度多個包出來,入隊時采用入同一隊列的包按順序存到多個存儲器中,這樣出隊時包數據就會比較均勻地分布在多個存儲器中,改進了多存儲器之間讀帶寬的平衡。
發(fā)明人在實施本發(fā)明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上述方法至少存在如下缺陷,例如第一種方法對于通用的DRAM存儲器,小粒度存儲會造成每個存儲器的讀寫效率降低,從而降低整個包緩存的有效帶寬;對于第二種方法多包出隊調度實現(xiàn)比較復雜,同時為提高每個存儲器的有效帶寬而采用較大的存儲粒度時,存儲器的空間效率和帶寬效率都會有較大的降低,入隊時由于包需要按順序存入各個存儲器,也會導致多存儲器之間寫帶寬不平衡性的增加。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緩存數據處理方法、裝置及系統(tǒng),以提高存儲器的讀寫效率,改善多存儲器間讀寫帶寬的均衡性,從而提高系統(tǒng)性能。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緩存數據處理方法,該方法具體包括:
對進入同一隊列的數據包進行拼接;
將拼接后的數據包按預定粒度分割成多個數據單元;
將分割后的數據單元存儲在多個存儲器中。
上述方法,提高了存儲器的讀寫效率,改善了多存儲器間讀寫帶寬的均衡性,從而提高了系統(tǒng)性能。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緩存數據處理裝置,該裝置具體包括:
拼接模塊,用于對進入同一隊列的數據包進行拼接;
分割模塊,用于將拼接后的數據包按預定粒度分割成多個數據單元;
存儲模塊,用于將分割后的數據單元存儲在多個存儲器中。
上述裝置,提高了存儲器的讀寫效率,改善了多存儲器間讀寫帶寬的均衡性。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緩存數據處理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具體包括:
入隊控制器,用于對進入同一隊列的數據包進行拼接;
存儲控制器,用于將拼接后的數據包按預定粒度分割成多個數據單元并控制分發(fā)分割后的數據單元;
多個并行的存儲器,用于保存分割后的數據單元,且所述數據單元保存在多個存儲器中。
上述系統(tǒng),提高了存儲器的讀寫效率,改善了多存儲器間讀寫帶寬的均衡性,從而提高了系統(tǒng)性能。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緩存數據處理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緩存數據處理方法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3為本發(fā)明緩存數據處理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緩存數據處理系統(tǒng)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緩存數據處理方法實施例的流程圖,該方法具體包括:
步驟101、對進入同一隊列的數據包進行拼接;
對進入同一隊列的數據包按預定長度進行拼接,為進入同一隊列的數據設置一個狀態(tài)表項,該表項維護每一個正在拼包的隊列,記錄已拼隊列的包長,當已拼的隊列的包長達到預定長度時,完成一個拼包,當上述預定長度根據存儲器的個數等條件進行設置;另外,當進入同一隊列的最后一個數據包與已拼接的數據包拼接后的包長超過預定長度時,完成該拼包操作,此時,將進入同一隊列的數據包拼接成超過預定長度的數據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769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