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信智能卡及與外部非接觸卡信令交互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57432.0 | 申請日: | 2008-0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5768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03 |
| 發明(設計)人: | 嚴光文;劉麗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握奇數據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Q7/32 | 分類號: | H04Q7/32;H04Q7/38;G06K19/07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黃志華 |
| 地址: | 100015北京市朝陽區東***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信 智能卡 外部 接觸 卡信令 交互 方法 | ||
1、一種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該電信智能卡包括:
控制單元,用于控制傳輸單元與外部非接觸卡進行交互式通信;處理來自傳輸單元的信令數據;
傳輸單元,用于與外部非接觸卡進行交互式通信;將接收到的來自外部非接觸卡的信令數據發送給所述控制單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單元用于:
向所述傳輸單元發送對外部非接觸卡的操作信令;接收所述傳輸單元發來的信令數據,并對該信令數據進行處理。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單元包括:
編解碼單元,與天線接口單元相連,用于將發送給外部非接觸卡的信令進行編碼,并將編碼后的信令數據傳送給天線接口單元;將接收到的來自天線接口單元的信令進行解碼,并將解碼后的信令數據傳送給所述控制單元;
天線接口單元,用于連接所述編解碼單元和外部天線,將所述編碼后的信令數據傳送給外部天線發送給外部非接觸卡;將收到的來自外部天線的信令數據發送給所述編解碼單元。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該電信智能卡進一步包括:
手機接口單元,與所述控制單元相連,用于接收來自手機的操作信令,將該操作信令發送給所述控制單元。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機接口單元為所述電信智能卡接收手機軟件輸入信號和向手機軟件發送信號的觸點。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觸點包括:具有交互式傳輸功能的復位信號觸點C2、時鐘信號觸點C3、輸入輸出觸點C7。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該電信智能卡的電信智能模塊通過天線接口單元與外部天線相連,用于存儲手機用戶相關信息;接受外界通過所述天線的訪問。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該電信智能卡的電信智能模塊進一步與所述控制單元相連,與所述控制單元之間進行信令交互。
9、如權利要求4或7或8所述的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單元、該電信智能卡的電信智能模塊通過總線復用方式與所述手機接口單元相連。
10、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接口單元為所述電信智能卡與所述外部天線連接的輸出觸點。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觸點包括:C4觸點、C8觸點。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該電信智能卡進一步包括:
供電接口單元,用于向所述控制單元和所述傳輸單元供電。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電接口單元為所述電信智能卡的供電觸點。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電觸點包括:
電源輸入觸點C1、電源地觸點C5、控制觸點C6。
1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信令包括下述信令的任意組合:
讀數據命令、寫數據命令、復位命令。
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該手機電信智能卡為:客戶識別模塊SIM卡或用戶識別模塊UIM卡或通用用戶識別模塊USIM卡。
17、一種電信智能卡與外部非接觸卡信令交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
電信智能卡向外部非接觸卡發送操作信令;
接收所述外部非接觸卡返回的信令數據,并對該信令數據進行處理。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信智能卡根據外部的指令或者內部的程序流程向外部非接觸卡發送相應操作信令。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向外部非接觸卡發送操作信令之前,該方法進一步包括:
將所述操作信令進行編碼;
在對所述信令數據進行處理之前,該方法進一步包括:
將所述信令數據進行解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握奇數據系統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握奇數據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743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雙端產水浸沒式中空纖維膜組件
- 下一篇:一種垃圾循環利用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