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酰胺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055052.3 | 申請日: | 2008-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8481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郭生金;江春;張謹華;張欽弟 | 申請(專利權)人: | 晉中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7D233/56 | 分類號: | C07D233/56;A01N43/50;A01P3/00 |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衛(wèi)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彩琴 |
| 地址: | 030600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手性 咪唑 脂肪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酰胺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制備手性咪唑類化合物文獻中已有報道。文獻Bao?W?L,Wang?Z?M,Li?Y?X,J?OrgChem[J],2003,68:591報道采用LiAlH4將咪唑羧酸酯還原成醇的方法,但需要嚴格無水條件,操作不便;由于合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咪唑功能基,后處理時,若加入酸,則形成水溶性咪唑季銨鹽,若加入堿,又會形成氫氧化鋁糊狀物,造成萃取困難,產品收率低。文獻郭生金,羅奎,謝如剛,應用化學,2006,23(4),362~365.報道了采用NaBH4為還原劑,用(S)-2-(咪唑-1-基)羧酸甲酯和無水乙醇合成(S)-2-(咪唑-1-基)脂肪醇,產率為46~92%。文獻郭生金,羅奎,謝如剛,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6,27(9),1664~1668和文獻郭生金,羅奎,蘭靜波,謝如剛,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7(1),96~98.報道了以DMAP為催化劑,用(S)-2-(咪唑-1-基)羧酸甲酯和乙二胺在甲醇和Et3N中反應,在攪拌回流48~72h之后,得到雙(S)-2-(1-咪唑)酰乙二胺、雙(S)-2-(1-咪唑)酰丙二胺產率52~66%。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尋求一種簡便、快速、實用、價廉、轉化率高的反應,生成(S)-2-(咪唑-1-基)脂肪酰胺[(S)-2-(1-imidazolyl)alkanamide]。
本發(fā)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實現: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酰胺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將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酸甲酯緩慢滴加到液體胺中,滴加時間為1.5~2h,然后在60-70℃攪拌反應5-12小時,反應結束后,再在55℃下真空干燥3-5小時,得棕色粘稠物后用二氯甲烷、甲醇進行柱層析純化即得產品。
所述的液體胺是乙二胺、乙醇胺、異丙醇胺。
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酸甲酯的結構式為:
其中R1為CH3,PhCH2,(CH3)2CHCH2。
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酸甲酯和液體胺的比例為物質的量比1.000∶1.100-1.500。
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酰胺,其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其中R1為CH3,PhCH2,(CH3)2CHCH2,
R2為H,CH3,
n為0-1。
在上述條件下進行(S)-2-(咪唑-1-基)脂肪酸酯在無溶劑下與乙二胺、乙醇胺和異丙醇胺直接反應5-12h,可方便地制得目標化合物,生成的(S)-2-(咪唑-1-基)脂肪酰胺的產率均≥56.5%。本發(fā)明所述的制備方法相對現有技術簡便、快速、實用、價廉、轉化率高。
本發(fā)明所述的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酰胺經初步試驗具有以下用途:1)對革蘭氏陰性代表菌大腸桿菌、革蘭氏陽性代表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真菌代表菌酵母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代表圖見圖3、圖4、圖5、圖6);2)對由真菌引起的番茄的白粉病(見表1、2、圖1)、西葫蘆等蔬菜的灰霉病(見表3、圖2)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對白粉虱等昆蟲有一定的驅避作用;3)可作為手性咪唑鎓化合物、手性咪唑離子液、手性咪唑分子鉗等化合物的合成中間體。
表1番茄白粉病的菌斑數和病情指數
表3涂藥[(S)-N-(2-氨基乙基)-2-(咪唑-1-基)丙酰胺]前后病株上染病葉片灰霉病菌落變化數(單位:個)
注:-代表菌落的減少數,+代表菌落增加數
附圖說明
圖1為用[(S)-N-(2-氨基乙基)-2-(咪唑-1-基)-3-苯基丙酰胺]后白粉虱數量的變化圖
圖2為不同濃度(S)-N-(2-氨基乙基)-2-(咪唑-1-基)丙酰胺藥液的菌落變化數圖
圖3為(S)-N-(2-羥基乙基)-2-(咪唑-1-基)-3-苯基丙酰胺對大腸桿菌的抑制效果圖
圖4為(S)-N-(2-羥基乙基)-2-(咪唑-1-基)-3-苯基丙酰胺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晉中學院,未經晉中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505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C07D 雜環(huán)化合物
C07D233-00 雜環(huán)化合物,含1,3-二唑或氫化1,3-二唑環(huán)、不與其他環(huán)稠合
C07D233-02 .環(huán)原子間或環(huán)原子與非環(huán)原子間無雙鍵
C07D233-04 .環(huán)原子間或環(huán)原子與非環(huán)原子間有1個雙鍵
C07D233-54 .環(huán)原子間或環(huán)原子與非環(huán)原子間有兩個雙鍵
C07D233-96 .環(huán)原子間或環(huán)原子與非環(huán)原子間有3個雙鍵
C07D233-56 ..只有氫原子或僅含氫原子和碳原子的基,連在環(huán)碳原子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