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波爐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54370.8 | 申請日: | 2008-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607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03 |
| 發明(設計)人: | 金圭英;陳再明;金東漢;崔時榮;崔盛皓;李尚律 | 申請(專利權)人: | 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C7/02 | 分類號: | F24C7/02;F24C7/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曉紅 |
| 地址: | 30040***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波爐 | ||
1、一種微波爐,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烹飪腔和配電腔的殼體;設置在配電腔的一個以上配電部件;設置在配電腔中,產生傳向烹飪腔電熱的至少一個加熱器;以及為了冷卻配電部件和加熱器,形成外加氣流的至少一個以上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電腔位于殼體的頂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包括冷卻配電部件的第1扇組合體以及冷卻加熱器的第2扇組合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扇組合體按左右方向長長地設置在配電腔的前端,把從兩側吸入的空氣排向烹飪腔的后方,形成冷卻配電部件的氣流。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扇組合體按前后方向長長地設置在配電腔的一端,把從前后端吸入的空氣排向烹飪腔的左右,形成冷卻加熱器的氣流。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器包括至少一個以上鹵素加熱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由扇形成的氣流冷卻配電部件后,其一部分對加熱器間接冷卻。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由扇形成的氣流冷卻配電部件后,其一部分流過烹飪腔。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由扇形成的氣流冷卻配電部件后,其一部分對設置在殼體背面的對流電機進行冷卻。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由扇形成的氣流冷卻配電部件后,其一部分對設置在相當于加熱器相反側的殼體一側的另一加熱器以及轉盤電機中的至少一個進行冷卻。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由扇形成的氣流冷卻加熱器后,其一部分對設置在相當于加熱器相反側的殼體一側的另一加熱器以及轉盤電機中的至少一個進行冷卻。
12、一種微波爐,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殼體的一側,產生微波的磁控管的配電部件;與配電部件相隔地設置在殼體的一側,產生電熱的加熱器組合體;吸入外部空氣,產生對配電部件進行冷卻的氣流的第1扇組合體;吸入外部空氣,產生對加熱器組合體進行冷卻的氣流的第2扇組合體。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器組合體包括設置在殼體頂面的至少一個鹵素加熱器。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器組合體包括至少一個鹵素加熱器;以及封閉鹵素加熱器,讓第2扇組合體形成的氣流流動在內部的至少一個加熱器罩。
1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把第2扇組合體形成的氣流連接到加熱器的連接管道。
16、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由第1扇組合體形成的氣流冷卻配電部件后,其一部分流向第2扇組合體,對加熱器組合體進行間接冷卻。
17、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由第1扇組合體形成的氣流冷卻配電部件后,其一部分流過對食物進行烹飪的烹飪腔。
18、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由第1扇組合體形成的氣流冷卻配電部件后,其一部分對設置在殼體一側的對流電機進行冷卻。
19、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由第1扇組合體形成的氣流冷卻配電部件后,其一部分對設置在相當于加熱器相反側的殼體一側的另一加熱器以及轉盤電機中的至少一個進行冷卻。
20、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由第1扇組合體形成的氣流冷卻配電部件后,其一部分對設置在殼體一側的對流電機進行冷卻后,對設置在相當于加熱器相反側的殼體一側的另一加熱器以及轉盤電機中的至少一個進行冷卻。
21、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微波爐,其特征在于,由第2扇組合體形成的氣流冷卻加熱器后,其一部分對設置在相當于加熱器相反側的殼體一側的另一加熱器以及轉盤電機中的至少一個進行冷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未經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437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