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PERL(Passivated Emitter Rear Locally Diffused)型硅基發光管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52779.6 | 申請日: | 2008-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57078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云;郭維廉;牛萍娟;劉偉;楊廣華;高鐵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33/00 | 分類號: | 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160天津市***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perl passivated emitter rear locally diffused 型硅基 | ||
1.一種PERL型硅基發光管,結構包括Al正負電極、Al背反射電極、倒金字塔絨面結構、輕摻雜n型層、高質量的SiO2鈍化層、重摻雜電極接觸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ERL型硅基發光管,其特征在于通過改進PERL型太陽能電池結構實現側面小面積發光的PERL型硅基發光管,利用p-n結正向注入原理實現硅基發光,所設計器件可以與CMOS工藝兼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ERL型硅基發光管,其特征在于器件結構采用了PERL型側面單邊發光結構,左側為Al反射背電極,右側為倒金字塔絨面發光結構,金屬背反射電極和倒金字塔絨面結構形成光陷阱,提高出光效率。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ERL型硅基發光管,其特征在于在電極與半導體材料之間采用高質量的SiO2鈍化,減少表面復合,增強輻射復合幾率;同時Si/SiO2/Al電極結構可形成全內反射層以阻止光從器件上下表面出射,增強側面出光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工業大學,未經天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277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