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軟土或松軟土加固攪拌樁的多方位立體攪拌鉆頭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52460.3 | 申請日: | 2008-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4559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0 |
| 發明(設計)人: | 徐玉杰;任作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玉杰 |
| 主分類號: | E02D5/34 | 分類號: | E02D5/34;E02D5/46;E21B10/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011天津市河東***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松軟 加固 攪拌 多方位 立體 鉆頭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物的復合地基基礎施工的機具,尤其是用于軟土或松軟土加固攪拌樁的多方位立體攪拌鉆頭。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建筑物的復合地基處理中,通常采用攪拌樁進行加固,其做法是通過機械葉片攪拌地基土,使其同外加的固化劑混合均勻形成樁體來加固地基。由于樁體采用地基自身的材料,成本較低,但由于地層的適應性差,攪拌的均勻性不易掌握,施工質量難以控制,施工效率低。為解決該問題,出現了許多改進型攪拌鉆頭,最具代表性的有雙向攪拌鉆機和鉆頭。雙向攪拌鉆機由地面提供正反兩個方向的扭矩,通過嵌套的鉆桿傳動,分別帶動不同旋轉方向的葉片旋轉,實現雙向攪拌,機構復雜,同時正反轉攪拌葉片不能多層交叉設置。單動力雙向攪拌鉆頭以反向推力板作支點,將單方向動力轉化為雙向旋轉攪拌,但鉆頭結構復雜。
不管如何改進,現有攪拌鉆頭的結構為:鉆桿、位于鉆桿前端的前鉆尖和固定在鉆桿上的多層主葉片,一般每層主葉片采用兩個,成180度直線形固定在鉆桿的兩側,多層主葉片每相鄰兩層之間成90度排列,在攪拌過程中,通過鉆桿的轉動帶動主葉片轉動,進行攪拌,但是只依靠這種單方向攪拌,效率低,攪拌強度低,成樁強度有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并能有效提高攪拌樁體的均勻性和強度,有效增加成樁深度和功效的用于軟土或松軟土加固攪拌樁的多方位立體攪拌鉆頭。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軟土或松軟土加固攪拌樁的多方位立體攪拌鉆頭,包括鉆桿、位于鉆桿前端的前鉆尖和固定在鉆桿上的多層主葉片,在主葉片上設置有在鉆桿進行旋轉過程中,以主葉片為旋轉軸進行旋轉的、不帶動力的至少一組攪拌輪。
所述攪拌輪與主葉片成10~170度;所述主葉片與鉆桿成20~160度。
所述攪拌輪由2~8片成均勻分布排列或不均勻分布排列的攪拌葉片組成。
所述每個攪拌輪上的多個攪拌葉片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每個攪拌輪上的多個攪拌葉片位于不同平面。
所述主葉片與鉆桿成90度,每個主葉片上設置有一個與主葉片成90度攪拌輪,攪拌輪上設置有3個相鄰兩個互成120角的線性的攪拌葉片。
所述攪拌輪在同層的主葉片距鉆桿中心的相同位置,在不同層的主葉片距鉆桿中心的相同位置不同。
在多層主葉片上每隔一層設置有攪拌輪。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能顯著改善成樁質量和有效加固深度,多方位立體攪拌效果,具有攪拌均勻、結構簡單、地層適應性強、成樁效率高和有效控制返漿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用于軟土或松軟土加固攪拌樁的多方位立體攪拌鉆頭的結構示意剖面圖。
圖2是圖1中A-A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攪拌樁的工作原理與現有技術是相同的,可以參考現有技術,所以不再敘述,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的不同點是攪拌鉆頭的結構不同,下面進行詳細的說明:
如圖1、2所示,本發明的用于軟土或松軟土加固攪拌樁的多方位立體攪拌鉆頭,包括鉆桿1、位于鉆桿1前端的前鉆尖4和固定在鉆桿1上的主葉片2,在每個主葉片2上設置有在鉆桿1進行旋轉過程中,以主葉片2為旋轉軸進行旋轉的、不帶動力的一組攪拌輪3。主葉片2與鉆桿1成90度,每個主葉片2上設置有一個與主葉片2成90度的攪拌輪3,攪拌輪3上設置有3個相互成120角的線性的攪拌葉片5。攪拌輪3在同層的主葉片2上距鉆桿1中心的距離相同,在不同層的主葉片2上距鉆桿1中心的位置不同。如圖1中所示,上層的兩個攪拌輪3離鉆桿1中心的距離近,下層的兩個攪拌輪3離鉆桿1中心的距離遠。同層的距離相同是為了在旋轉時平衡。攪拌輪3上的3個攪拌葉片5位于同一平面。
施工時,利用鉆桿1旋轉提供的能量,借助地層的反力,實現攪拌葉片5的轉動,從而完成由主葉片2和攪拌輪3組合的對地層的多方位立體攪拌,達到攪拌成樁加固地基的目的。攪拌輪的旋轉具有松動地層、攪拌地層和回避個別卡阻的功能,有效提高了地層的適應性、攪拌的均勻性和加固的有效深度,并且由于攪拌輪與鉆桿之間有一定的距離,攪拌輪攪拌范圍內的土質松動嚴重,大量吸收漿液,有效改善了攪拌的返漿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玉杰,未經徐玉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246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