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二氧化碳高滲透性保鮮膜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52347.5 | 申請日: | 2008-0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18282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家政;張平;高凱;李麗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 |
| 主分類號: | A23B7/16 | 分類號: | A23B7/16;A23B7/148;D06N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融生 |
| 地址: | 300384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二氧化碳 滲透性 保鮮膜 制備 方法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保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二氧化碳高滲透性保鮮膜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
技術背景
果蔬自發氣調保鮮是采用具有一定透氣性的薄膜包裝采后果蔬,依靠果蔬自身的代謝作用,降低包裝袋內的氧氣濃度,并維持袋內一定的二氧化碳濃度,從而抑制果蔬代謝進程及部分微生物生長,得到延長保鮮期和減輕貯藏損失的效果。目前普遍使用的保鮮膜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薄膜,它們對多數果蔬的氣調保鮮具有明顯效果。但每種果蔬采后的生理特性不同。大棗、梨、富士蘋果、甜椒等在貯藏過程中極易受到二氧化碳傷害。對于易產生二氧化碳傷害的果蔬,所用的保鮮膜對二氧化碳氣體應具有較高的滲透性性和滲透選擇性,以降低袋內二氧化碳濃度,減輕或抑制二氧化碳傷害,同時還能維持保鮮袋內低氧的環境,抑制果蔬的代謝進程。但目前普遍使用的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保鮮膜均達不到這一要求。采用普通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保鮮膜包裝大棗、梨、富士蘋果、甜椒時,保鮮袋內二氧化碳濃度均在1~2%以上,這個濃度已超過二氧化碳氣體傷害的臨界值,因而不同程度的造成二氧化碳傷害,影響保質期和貯藏品質。目前,國內尚無二氧化碳滲透選擇性高的保鮮膜。
聚乙烯亞胺上的氨基是一種二氧化碳載體,以聚乙烯亞胺為原料制備的薄膜具有極高二氧化碳滲透性和二氧化碳滲透選擇性。但是單純的聚乙烯亞胺薄膜強度差,脆性很大,很容易產生機械損傷從而失去滲透選擇性。將聚乙烯亞胺和聚乙烯醇共混,則可以改變其脆性,但機械強度仍顯不足。將聚乙烯亞胺和聚乙烯醇共混液涂敷在無紡布上則可以解決脆性差和強度不足的問題。本發明即采用這樣的方法制備二氧化碳高滲透性保鮮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二氧化碳高滲透性保鮮膜的制備方法及應用技術。該膜用于易受二氧化碳傷害的果蔬如冬棗、甜椒、梨、蘋果等果蔬的氣調包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二氧化碳高滲透性保鮮膜的制備方法及應用技術,包括以下內容:
以聚乙烯亞胺為主原料,加入部分聚乙醇改性,在無紡布上采用溶液涂敷方法制備成聚乙烯亞胺/聚乙烯醇共混薄膜。涂敷在無紡布上的聚乙烯亞胺/聚乙烯醇共混液須在特定溫度下干燥。制得的膜的二氧化碳滲透系數超過4×106mL/m2·d·atm,二氧化碳/氧氣滲透比高于350。實際使用時可將制得的膜按需要裁成小塊,將小塊膜的邊緣熱合在普通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保鮮袋上,被覆蓋的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膜剪去,如此制成二氧化碳高透氣性保鮮袋。該保鮮袋對易受二氧化碳傷害的果疏如冬棗、鴨梨、甜椒、富士蘋果等的氣調保鮮有明顯效果。
所述的聚乙烯亞胺分子量在2000-750000之間,配置溶液時其濃度為10-50%;所述的聚乙烯醇分子量10000-50000之間,醇解度90%以上,其溶液的濃度為1-10%。所用的聚乙烯亞胺和聚乙烯醇的重量比在1∶0.5~1∶3之間。聚乙烯亞胺和聚乙烯醇共混液在無紡布上的涂敷量為0.1~1L/m2。
所述的干燥方法為:在特定的設備,如恒溫恒濕箱中,先在溫度為40-80℃的條件下干燥12-24小時,再于100-150℃干燥0.5-2小時。如此所制備的膜的二氧化碳滲透系數超過4×106mL/m2·d·atm,二氧化碳/氧氣滲透比高于350。
一種二氧化碳高滲透性保鮮膜,該保鮮膜采用上述方法制得。
應用時,將上述涂敷在無紡布上的聚乙烯亞胺/聚乙烯醇共混膜剪成小塊,將其邊緣熱合在普通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保鮮袋上,被覆蓋的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膜剪去,制成二氧化碳高滲透性保鮮袋。該保鮮袋對易受二氧化碳傷害的果疏如冬棗、鴨梨、甜椒、富士蘋果等的氣調保鮮有明顯效果,可將鴨梨、冬棗等保鮮袋內二氧化碳濃度降至0.5%以下,從而延長它們的保質期,并減少儲藏后的腐爛損失。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未經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234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