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密度介質固相抗人球蛋白試劑盒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50953.3 | 申請日: | 2008-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1538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勇;童軍;李冬;孔維臣;段生寶;孫育昌;馬學嚴;楊文沖;井偉東;鄒墅;趙子臣;劉永茂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勇 |
| 主分類號: | G01N33/80 | 分類號: | G01N33/80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長春新紀元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白冬冬 |
| 地址: | 130012吉林省***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密度 介質 固相抗人 球蛋白 試劑盒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診斷技術的發展,抗人球蛋白實驗在血小板,白細胞等血液細胞抗原抗體的檢測及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和可溶性蛋白抗原抗體的檢測中也得到廣泛應用。
不規則抗體指不符合ABO血型系統Landsteiner法則的血型抗體,即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體,一般因為輸血、妊娠等發生同種免疫而產生,多屬于IgG類抗體。它是一種7S球蛋白,分子量小,分子長度只250A0,與紅細胞相應抗原結合后,在鹽水介質中只能與紅細胞結合而不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反應,必須通過特殊的方法如抗人球蛋白法、聚凝胺法、酶法,才能使致敏細胞發生凝集反應,從而檢出此類抗體。
如果受血者體內存在有臨床意義的抗體,就會破壞輸入的含有相應抗原的紅細胞,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影響紅細胞輸注的療效,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孕婦體內如含有不規則抗體,則會引起新生兒溶血病,產生核黃疸等其他嚴重影響新生兒發育的綜合癥,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甚至引起新生兒死亡。因此,開展不規則抗體篩查是十分必要的。
歐美等許多發達國家已將不規則抗體篩查作為常規檢測,在我國,衛生行政部門還沒有相關的要求。臨床上,醫院及血站僅是對少數患者進行抗體篩檢。對獻血者的抗體篩檢更是空白,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血小板抗體是由異體或自身血小板抗原作用機體而產生的,包括同種異體抗體、自身抗體、同種抗體和藥物依賴抗體四類,這些抗體作用于人體血小板可引起新生兒同種異體免疫血小板減少癥(NAIT)、血小板輸注無效癥(PTR)、輸血后紫癜(PTP)等多種血小板免疫疾病。
同檢測紅細胞抗體的血清學方法相比,臨床檢測血小板抗體的實驗方法出現較晚。1987年Kiefel發明了單克隆抗體固著血小板抗原分析(MAIPA)法,憑借其高靈敏度和特異性成為檢測血小板抗體的“金標準”。但該試驗耗時長;技術要求高;如果待檢血清中抗血小板抗體與鼠單克隆抗體識別同一抗原決定簇則出現假陰性反應,這些缺點也限制了它的廣泛應用。近二十年,盡管出現了很多新方法如:單克隆抗體固相血小板抗體試驗(MASPAT)、抗原捕獲試驗(ACE)、修飾的抗原捕獲試驗(MACE)和微柱凝膠免疫分析技術(MGIA)等,然而各自都有其缺陷和不足,在臨床應用中尚缺乏一種靈敏度高、特異性好的簡便方法。
根據檢測手段的不同,目前應用的血小板抗體檢測方法大致分為三類:熒光標記二抗檢測,酶標二抗檢測,凝集試驗,其原理都基于抗人球蛋白實驗。
歐美等發達國家早在七十年代就將風疹、弓形蟲、巨細胞病毒等檢測列為孕期篩查項目。
我國根據《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的要求,國家衛生部于2002年7月出臺了《中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2002-2010)》,其中也明確提出加強產前篩查及診斷。
目前我國在孕前和孕早期進行TORCH檢測,即對弓形蟲、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進行檢測。
現有的TORCH檢測方法有:酶免疫斑點法、多重微珠免疫法、ELISA法、金標法、PCR法、化學發光法。
現在血型血清學上廣泛應用的抗人球蛋白試驗為試管法。此方法屬于血凝試驗,包括三個步驟:
1、致敏:抗體與檢測細胞一起孵育,抗體Fab段與檢測細胞上的相應表位發生免疫反應,抗體結合檢測細胞,但不出現凝集。
2、洗滌:以除去反應體系中的未結合抗體。一般采用離心法。如果洗滌不徹底,殘留的游離抗體會消耗后一步加入的抗人球蛋白,減弱檢出效果。
3、加入抗人球蛋白試劑,離心。觀察凝集強度。
現有抗人球蛋白試驗方法存在下列不足:
1、使用新鮮紅細胞,而新鮮紅細胞的最大缺點是保存期短,常常因為產品過期造成浪費。
2、操作過程繁瑣,每次只能檢測少量的標本,很難開展大量樣本的檢測。
3、技術要求高,一般由實驗室高年資技術人員操作或示范,技術普及難度大。
4、結果判讀存在主觀性,不同操作人員可能會判讀出不同的結果,難以標準化。
5、觀察結果時間短,實驗結果無法保存,一旦出現醫療糾紛難以判定責任。
6、實驗過程為手工操作,難以自動化。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勇,未經李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095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