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熊自體組織引流導管及人工縱型皺褶取膽汁的制作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50823.X | 申請日: | 2008-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0122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12 |
| 發明(設計)人: | 金昌深;崔松元;崔健;金日;姜虎;李文學;于文會 | 申請(專利權)人: | 延邊松寶制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D1/00 | 分類號: | A61D1/00;A61D7/00;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延邊科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柳明哲 |
| 地址: | 133400吉林省龍井***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織 引流 導管 人工 皺褶 膽汁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活熊取膽汁技術,具體涉及熊自體空腸或膽囊引流導管和人工縱型皺褶取膽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熊膽是我國傳統的名貴藥材,其膽汁酸為特有成分,國內外對其藥理、藥效、及臨床的研究認為熊膽粉與天然熊膽作用相似,而對這些原料的需求是有增無減。熊膽作為中國四大動物藥材之首,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麝、熊均是生態、經濟、科研價值極高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許多傳統中醫臨床用藥的重要原料。熊膽入藥已有1000余年的歷史。“無管引流”技術的成功運用開創了熊膽工業化、規模化生產,造福大眾的時代。現代研究和臨床醫療實踐證實,熊膽粉治療疾病范圍廣,藥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其綜合功效尚無法其他藥物代替,需使用熊膽的中藥達123個品種。有關資料表明飼養黑熊一頭相當于220頭黑熊免遭獵殺,通過“養熊取膽”保護了野外熊,是以小種群保護大種群的很好的措施。黑熊在我們國家被列為二級保護動物,所以可以利用。繁殖、“自體造管引流”兼顧是附和保護、利用發展方針的。自1985年國內開始,在膽囊內插管,常流取膽,其生產的熊膽粉質量低,長期產值低于自體引流導管取膽法。其膽囊機化率為21.62%,死亡率為42.86%,取膽年限僅為5.75年。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從80年代后期開始在國內相繼研究瘺管性引流導管,自體膽囊引流導管、自體空腸引流導管取膽技術。
瘺管性引流導管及自體膽囊引流導管取膽法,雖然生產出優質的熊膽粉,但經常伴發引流導管狹窄或閉鎖,其再次手術率高達113.51%,其引流系數僅為0.73%。
“引流熊膽人工乳頭法,采用熊自體組織進行人工乳頭成型間置空腸段造口,做成引流道采集膽汁”,其引流系數為0.85%。
據本發明人“黑熊自體空腸引流導管取膽技術”的研究,其橫型皺褶(乳頭狀)存在著兩大技術難題。其一,腸系膜附著處腸壁肥厚、堅硬,內翻縫合時難以形成皺褶。造橫型皺褶后易發生皺褶缺損,或裂隙導致漏膽。其二,由于膽囊口小,而腸管口大,在吻合后出現某處膨大或某處彎曲,在內翻縫合時若針與針之間距離過長容易發生皺褶重疊導致插管難,延誤取膽時間。若針距過短,難以閉合腸腔導致漏膽。在膽、腸吻合處緊下方設第一橫型皺褶及腹膜處設第二縱型皺褶(二重皺褶),雖然消除了漏膽現象,但是,由于制作二重皺褶時腸管的血管受到損傷及壓迫易導致引流口狹窄。乳頭法的引流系數為0.85。當熊只劇烈運動或產生喂飼條件反射時,即使是皺褶對合嚴密,也免不了溢漏膽汁,有的熊呈線狀或勇泉狀流出體外,據實驗其漏膽率達30~50%,難以用于生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為要解決現有技術熊膽引流技術存在的缺陷,特別是引流熊膽人工乳頭法中溢漏膽汁率高,引流系數較低及膽囊引流導管取膽法經常伴發引流導管狹窄或閉鎖,其引流系數低,再次手術率高等問題,而提供一種熊自體組織引流導管及人工縱型皺褶“閥門”取膽的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熊自體組織引流導管及人工縱型皺褶取膽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開腹,在膽底部造縱型皺褶:在距熊臍部前方12~14厘米處的右側旁開白線2cm,與白線平行向前切開10cm,將膽囊引至切口處,置牽引線并抽取膽汁,在膽底部做1cm小切口,然后造人工縱型皺褶;所述的人工縱型皺褶的制作方法為:在距膽囊最底部上方3~3.5cm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將膽底部分別置固定線,縫合針沿膽囊壁縱軸方向避開血管刺入、穿出并打結固定,造皺褶數為3~6個。
b、摘除空腸予做空腸引流導管:空腸導出于切口外,置腸鉗,結扎腸系膜血管,切斷腸管及剪開腸系膜,將空腸截體移到切口前方;
c、腸管斷端吻合——先縫合腸系膜,腸管斷端第一層全層結節縫合,第二層內翻縫合,檢查吻合處疏通情況,若無異常將吻合的腸管沖洗后送回腹腔;
d、施行膽、腸吻合:部分縫合腸管斷端口,膽、腸口前后分別置牽引線,膽、腸定位等距離縫合,第一層全層結節縫合,第二層簡斷內翻縫合;
e、理順膽囊與空腸引流導管,膽、腸吻合處與腹膜距離為1-2cm,將空腸引流導管縫合于腹膜;
f、做皮外口:在引流口多余的腸管剪掉,預做引流口的皮膚,做半月形切口,然后腸、皮口結節縫合做成引流口。
另一種熊自體組織引流導管及人工縱型皺褶取膽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延邊松寶制藥有限公司,未經延邊松寶制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082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