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殼-套管式三介質復合換熱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49237.3 | 申請日: | 2008-0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2603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23 |
| 發明(設計)人: | 周光輝;劉寅;董秀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原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F28D7/10 | 分類號: | F28D7/10;F28D7/02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 地址: | 450007***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套管 介質 復合 換熱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換熱器加工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三種介質在同一換熱器中進行同步熱交換的殼-套管式三介質復合換熱器。
背景技術
目前廣泛應用的殼管式換熱器和套管式換熱器及其它形式的熱交換設備只能實現兩種介質間的同步換熱,無法實現三種介質之間的同步熱交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正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可使三種介質在同一換熱器中進行同步熱交換的殼-套管式三介質復合換熱器。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述技術措施來實現:
本發明的殼-套管式三介質復合換熱器包括一端設置有介質進口、另一端設置有介質出口的密閉殼體,封裝在殼體內且其兩端分別延伸至的殼體外的換熱盤管;所述換熱盤管是由外套管和穿裝在外套管管腔中的內套管組成,且內套管的外徑小于外套管的孔徑,并由內套管的外壁與外套管的內壁之間的環形空間構成一個介質通道,內套管的管腔構成另一個介質通道,殼體內壁與外套管外壁構成第三個介質通道。
本發明中所述的換熱盤管以螺旋形結構方式封裝在殼體內;也可以S形結構方式封裝在殼體內。
本發明在殼體內腔中設置有由橫向設置的導流板組成的橫向導流裝置或由縱向設置的導流板組成的縱向導流裝置。
本發明的換熱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的殼-套管式三介質復合換熱器由內向外構成了內管管腔、內外管之間、外套管外壁與殼體內壁三個介質通道,其中內管管腔走一種介質,內外管之間的通道走另一種介質,外套管外壁與殼體內壁之間的通道走第三種介質,內外管之間流動的介質可以單獨與內管管腔內介質或單獨與外管與殼體間介質進行換熱;也可同時與內管管腔內介質和與外管與殼體間介質進行同步換熱,實現三種介質同步復合換熱。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案。
圖2為本發明的第二種實施方案。
圖3為本發明的第三種實施方案。
圖4為本發明的第四種實施方案。
圖5為本發明的第五種實施方案。
圖6為本發明的第六種實施方案。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以下將結合實施例(附圖)作進一步描述,但并不限制本發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殼-套管式三介質復合換熱器包括一端設置有介質進口、另一端設置有介質出口的密閉殼體4,封裝在殼體內且其兩端分別延伸至的殼體外的換熱盤管;所述換熱盤管是由外套管5和穿裝在外套管管腔中的內套管6組成,且內套管6的外徑小于外套管5的孔徑,并由內套管6的外壁與外套管5的內壁之間的環形空間構成一個介質通道2,內套管6的管腔構成另一個介質通道3,殼體4的內壁與外套管5的外壁構成第三個介質通道1,且換熱盤管以螺旋形結構方式封裝在殼體內。
圖2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是在圖1所示結構的基礎上,在殼體4內加裝由橫向導流板組成的橫向導流裝置7,用以增加介質通到1的流程長度和介質的擾動性。
圖3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三種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是在圖1所示結構的基礎上,在殼體4內加裝由縱向導流板組成的縱向導流裝置7,用以增加介質通到1的流程長度和介質的擾動性。
圖4所示為本發明的第四種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與圖1所示結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換熱盤管以S形結構方式封裝在殼體內。
圖5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五種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是在圖4所示結構的基礎上,在殼體4內加裝由橫向導流板組成的橫向導流裝置7,用以增加介質通到1的流程長度和介質的擾動性。
圖6所示為本發明的第六種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是在圖4所示結構的基礎上,在殼體4內加裝由縱向導流板組成的縱向導流裝置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原工學院,未經中原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923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震電隧道地質探測預報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電動多用擰螺絲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