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5’-胞苷酸及其衍生物的分離純化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044191.6 | 申請日: | 2008-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489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蘇瑩;楊杰;瞿國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新浦化工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H19/067 | 分類號: | C07H19/067;C07H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姜玉芳 |
| 地址: | 200137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胞苷酸 及其 衍生物 分離 純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5’-胞苷酸及其衍生物的分離純化方法。
背景技術
5’-胞苷酸可用作于生產核苷酸類藥物的原料、中間體以及食品添加劑等,如用于合成三磷酸胞苷(CTP)、聚肌胞(PolyIC)、阿拉胞苷(Ara-C)、2’,3’-二脫氧胞苷(DDC)、胞二磷膽堿(CDP-choline)的原料以及與其它核苷酸混合后作為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劑。
在5’-胞苷酸的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鹽,對產品的純度有較大的影響,尤其在母液回收中大量的鹽大幅降低了回收率和回收產品的質量,所以對于5’-胞苷酸的脫鹽純化是至關重要的。
現(xiàn)有的脫鹽技術有濃縮結晶法、溶劑法、炭柱交換法等,但是它們都存在著一些缺點:
1、濃縮結晶法是通過蒸發(fā)除去溶劑以提高溶液濃度,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下降,溶質便會析出。但是,濃縮結晶法只能實現(xiàn)部分脫鹽,而且脫除氯化鈉效果很差,若濃縮至濃度太高的話,溶液中的5’-胞苷酸也會一并析出,影響收得率。
2、溶劑法是利用溶質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極小的原理,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機溶劑,以降低溶質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溶質便會析出。溶劑法亦存在濃縮結晶法類似的缺點,而且有機溶劑在使用過程中損耗較大,溶劑回收成本較高。
3、炭柱交換法是通過活性炭吸附有機物而不吸附無機物的特性達到分離脫鹽的目的。基本操作過程是:吸附、水洗、洗脫、濃縮結晶等。吸附是將溶液流經活性炭柱,有機物被活性炭吸附,而無機物則隨水流出。水洗是用水將殘留液洗去。洗脫是利用合適的洗脫劑將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機物脫附下來。濃縮是將濃度較低的洗脫液蒸發(fā)除去溶劑,以提高濃度,再以合適的方式進行結晶,必要時還要脫色。雖然從理論上講該方法是可行的,但是存在很多的缺點,比如操作過程太長,設備規(guī)模龐大,生產周期長,生產成本高,而且每次都要經過酸堿再生,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和廢炭。
膜分離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新興分離技術,是一種利用一張?zhí)厥獾木哂羞x擇性能的薄膜,在外力推動下對混合物進行分離、提純、濃縮的一種分離方法。根據(jù)截留的組分不同,通常將膜分離過程分為微濾(MF)、超濾(UF)、納濾(NF)、反滲透(RO)、滲析(D)、電滲析(ED)、氣體分離(GP)、滲透氣化(PV)等。其中納濾(Nanofiltration)是20世紀80年代末發(fā)展起來的介于反滲透和超濾之間的一種新型的壓力驅動的膜分離技術,對于分子量介于200~2000以上的有機物具有良好的截留性能,對于單價離子和小分子物質的截留率相對較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5’-胞苷酸及其衍生物的分離純化方法,將納濾膜分離技術應用于5’-胞苷酸及其衍生物的分離和純化,具有分離過程不發(fā)生相變、不發(fā)生任何化學反應、不破壞生物活性、無需加熱常溫操作、步驟簡單、選擇性高、能耗低等優(yōu)點,特別適合熱敏性物質例如果汁、蛋白質、多肽、氨基酸、藥品等的分級分離和濃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5’-胞苷酸及其衍生物的分離純化方法,將納濾膜分離技術應用于5’-胞苷酸及其衍生物的分離和純化,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1、配制待分離溶液;
待分離溶液應達到以下要求:溶液應清澈透明,不含異物(如有異物或渾濁應預先過濾),濃度20%以下,pH值2~11,要求脫氯處理;
步驟2、將待分離溶液倒入料液槽內;
步驟3、進行脫鹽操作;
步驟3.1、運行設備,壓力調節(jié)裝置調節(jié)壓力至1.0~2.0MPa,使待分離溶液通過納濾膜;
步驟3.2、收集滲透液,截留液返回料液槽;
步驟3.3、控制物料濃度并保持物料在料液糟中的液位,即,當料液糟中的料液減少多少重量(即滲透液收集了多少重量),就補加相同重量的蒸餾水;
步驟3.4、每隔30~120分鐘分別取滲透液和料液糟內的濃縮液來測定電導率和吸光度(OD),并且測定料液槽內的物料溫度;
步驟3.5、連續(xù)3~6次測得料液糟內濃縮液的電導率小于1000~10000μs/cm時脫鹽結束;
步驟4、進行濃縮操作;
步驟4.1、將料液槽內物料補足到進行步驟2時的初始重量;
步驟4.2、運行設備,壓力調節(jié)裝置調節(jié)壓力至1.0~2.0MPa,使待分離溶液通過納濾膜;
步驟4.3、收集滲透液,截留液返回料液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新浦化工廠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新浦化工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419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