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應力幅法疲勞強度預測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43469.8 | 申請日: | 2008-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4446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14 |
| 發明(設計)人: | 楊勇生;劉濤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海事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M19/00 | 分類號: | G01M1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蓮瑤 |
| 地址: | 200135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力 疲勞強度 預測 方法 | ||
1、一種應力幅法疲勞強度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主要包括常幅應力幅疲勞強度預測方法和變幅應力幅疲勞強度預測方法;
所述常幅應力幅疲勞強度預測方法通過基于公式(1)和公式(2)的模塊實現;
所述變幅應力幅疲勞強度預測方法通過預測結構在使用壽命期間各種載荷的頻率分布應力幅水平以及頻次分布總和所構成的設計應力譜,并將其折算為等效常幅疲勞,且通過基于[□σ]=[□σc]/kp1/β算法的模塊實現。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力幅法疲勞強度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式(1)和(2)為
□σ≤[□σc]????(1)
式中:□σ——焊接部位應力幅,有:□σ=σmax-σmin,
對于非焊接部位為折算應力幅:□σ=σmax-0.7σmin,
其中:σmax——計算部位每次應力循環中最大應力;
σmin——計算部位每次應力循環中最小應力。
[□σc]——常幅疲勞容許應力幅(N/mm2),
[□σc]=(c/n)1/β????(2)
其中:n——應力循環次數,可從鋼結構設計規范中選用,
c、β——依據構件和連接類型可根據鋼結構設計規范選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海事大學,未經上海海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346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鋸片式秸稈還田機
- 下一篇:電子裝置及其短路偶極天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