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背后插入式發光模塊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43091.1 | 申請日: | 2008-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9843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05 |
| 發明(設計)人: | 吳建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建昌 |
| 主分類號: | F21V23/06 | 分類號: | F21V23/06;F21V23/00;F21V21/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紀鐵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縣竹***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后 插入 發光 模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照明、裝飾、顯示板等發光模塊,特別涉及可以由后方維修的背后插入式發光模塊。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常見的發光模塊由多顆發光二極管10安置在電路板基材11上所構成,這種常見的發光模塊將發光二極管10固接在基材11上面,當發光二極管10故障時,不易更換。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當發光二極管故障時,更換方便,易于維修的背后插入式發光模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背后插入式發光模塊,包括發光單元和基材,其創新點在于,該發光單元具有同軸電極的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該基材具有通孔、第一金屬和第二金屬,第一金屬以第一彈性接點延伸至通孔內,電性耦合至第一電極;第二金屬以第二彈性接點延伸至通孔內,電性耦合至第二電極。
本發明上述背后插入式發光模塊中,同軸電極最好呈桶形或圓錐形,且通孔呈對應的桶形或圓錐形。
本發明上述背后插入式發光模塊中,最好進一步包括膠體,該膠體封裝發光單元頂端,且膠體截面最大處約略等于同軸電極的頂面截面。
本發明提出的另一種背后插入式發光模塊,亦能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該背后插入式發光模塊包括發光單元和基材,其創新點在于,該發光單元具有同軸電極的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該基材具有通孔、第一金屬和第二金屬,第一金屬一端延伸至通孔的開口,以導線截面電性耦合至第一電極;第二金屬一端延伸至通孔的開口,以導線截面電性耦合至第二電極。
同理,本發明上述背后插入式發光模塊中,同軸電極最好呈桶形或圓錐形,且通孔呈對應的桶形或圓錐形。
同理,本發明上述背后插入式發光模塊中,最好進一步包括膠體,該膠體封裝發光單元頂端,且膠體截面最大處約略等于同軸電極的頂面截面。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將基材上的導線的接觸端點設計成為彈性金屬接點,配置背后插入式發光單元,當發光二極管發生故障時,可以由模塊后方輕易更換發生故障的發光單元,達到易于維修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常見發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所使用的發光單元的剖面圖;
圖3是圖2的俯視圖;
圖4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發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發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6本發明實施例三的發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7本發明實施例四的發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8本發明實施例五的發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20為芯片;21,21B,21C,21D,21E,22,22D,22E為金屬電極;23,28為絕緣材料;24為透光膠體;25為導線;26,26D,26E,27,27D,27E為金屬導線;26DE,26EE,27DE,27EE為金屬導線端點。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發明前述及其它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結合附圖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如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發光模塊所使用的同軸發光單元包含芯片20、第一電極21、第二電極22、絕緣材料23和透光膠體24,芯片20安置于同軸電極的第一電極21上方,且芯片20的底面電極以接觸式電性耦合至第一電極21;芯片20的表面電極以導線25電性耦合至第二電極22;絕緣材料23設置于第一電極21與第二電極22之間以隔絕兩電極;透光膠體24覆蓋于芯片20與導線25,以提高產品可靠度;透光膠體24橫截面最大處約略等于同軸電極的頂面橫截面,以方便同軸發光單元由模塊的背后插入。
如圖3所示,芯片20安置于同軸電極的第一電極21上面;芯片20的表面電極透過導線25電性耦合至第二電極22;絕緣材料23介于第一電極21與第二電極22之間以隔絕兩電極。
如圖4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背后插入式發光模塊,模塊基材包含第一金屬導線26與第二金屬導線27,絕緣層28安置于第一金屬導線26與第二金屬導線27之間,提供第一金屬導線26與第二金屬導線27之間的電性絕緣。模塊基材具有一個桶形通孔29,第一金屬導線26具有第一彈性接點261延伸至通孔29的內部,第二金屬導線27具有第二彈性接點271延伸至通孔29的內部。
當同軸發光單元由模塊的背后(圖標模塊的下方)插入至定位時,第一彈性接點261電性耦合至第一電極21,第二彈性接點271電性耦合至第二電極22。如此構成本實施例之可以快速進行更換的背后插入式發光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建昌,未經吳建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309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凸輪二維曲線測量方法
- 下一篇:發光二極管的燈具裝置及其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