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采用有機熒光化合物制備熒光聚丙烯纖維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42270.3 | 申請日: | 2008-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03143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08 |
| 發明(設計)人: | 付艷艷;李光;徐哲;江建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F6/46 | 分類號: | D01F6/46;D01F1/10;C09K11/06;D01D5/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黃志達;謝文凱 |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采用 有機 熒光 化合物 制備 聚丙烯纖維 方法 | ||
1.一種采用有機熒光化合物制備熒光聚丙烯纖維的方法,包括:
(1)稱取1~3g水楊醛及其衍生物溶于無水乙醇中,水浴加熱至70~100℃,并慢慢滴加 0.1~0.2g二胺化合物的乙醇溶液,冷凝回流1~3h,靜置,得亮黃色、橙紅或者紅色沉淀, 過濾沉淀,并用乙醇重結晶后抽慮,烘干,得有機熒光化合物,其中,所述的水楊醛衍生 物結構如(I)所示,其中R1、R2為氫原子、吸電子基團或給電子基團,n2為1-3的整數
(2)將150~300g聚丙烯與2~5g熒光化合物混合均勻,用復絲400熔融紡絲機進行 熔融共混,擠出,紡絲,紡絲速度400m/min,紡絲溫度270℃,后拉伸倍數2.8倍,得 到熒光發光纖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有機熒光化合物制備熒光聚丙烯纖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二胺化合物的具體結構如(II)或(III)所示,n1為0-6的整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有機熒光化合物制備熒光聚丙烯纖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二胺化合物為85wt%水合肼。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有機熒光化合物制備熒光聚丙烯纖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有機熒光化合物結構如(IV)所示:
亮黃色、橙色或紅色固體,熔點范圍76~400℃,其中,R為芳香環或脂肪烴,R1、R2為氫原子、吸電子基團或給電子基團,n1為0-10的整數,n2為1-3的整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有機熒光化合物制備熒光聚丙烯纖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芳香環為苯環Ph的結構式為:
其中,n1為0-3的整數,n2為1-3的 整數;所述的脂肪烴為亞甲基-CH2-的結構式為:
其中,n1為0-10的整數,n2為1-3的整數。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采用有機熒光化合物制備熒光聚丙烯纖維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R1、R2為H、-NO2或-N-(C2H5)2,n1=0-6,n2=1-2的結構式為:
N,N′-雙水楊醛縮連氮
N,N′-雙2-硝基水楊醛縮連氮、
N,N′-雙(3-二乙基氨基)水楊醛縮連氮
正丁二胺縮雙水楊醛
正己二胺縮雙水楊醛
對苯二胺縮雙水楊醛
對苯二胺縮雙(2-羥基-1萘醛)
正丁二胺縮雙(3-二乙基氨基)水楊醛。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有機熒光化合物制備熒光聚丙烯纖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發光纖維載體為聚丙烯;所用紡絲方法為熔融紡絲,所述的有機熒光化合物為所述 席夫堿類化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227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男性用保健酒
- 下一篇:低壓陽極腐蝕箔Clˉ的清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