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tMK基因的原位雜交檢測試劑盒及其檢測方法和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42267.1 | 申請日: | 2008-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63053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11 |
| 發明(設計)人: | 裘建英;張云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芮屈生物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 | 分類號: | C12Q1/6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勝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翟羽 |
| 地址: | 201108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tmk 基因 原位雜交 檢測 試劑盒 及其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試劑盒,具體地說關于一種tMK基因的原位雜交檢測試劑盒及其檢測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根據國內外權威機構提供的資料,我國每年癌癥的新增人數170萬,死亡人數近160萬,患者600萬,全球每年新增癌癥患者800萬,死亡人數接近800萬,患者約有8400萬人,到2020年以上人數將翻一番,這是一組可怕的數字。
2005年美國衛生研究院、癌癥研究院、疾控中心等多家單位做了一個年度報告,“認為人類在抗癌大戰中是失敗”,也就是說癌癥死亡率沒有降低,其列舉出造成抗癌大戰失敗的幾個因素是:1.腫瘤細胞異質性;2.腫瘤細胞耐藥性;3.抗癌藥物設計思路不完善等。同時,該報告中亦提出應重新審視現有診治癌癥的措施。
本發明人在研究中發現,導致癌癥死亡率不降的另二個重要原因是:1.不能做到真正的早期診斷;2.轉移的病理機制不清楚。依照傳統的醫學影像及和其它生化(如蛋白標記物)指標來診斷癌癥,認為占位性癌塊在2公分下是屬于早期癌癥的診斷(更小些有時無癥狀體征),這一概念值得認真討論。影像醫學的2公分以下癌塊屬早期這一界定科學性是不夠嚴謹的,從細胞學角度,1公分的腫塊約有一億個腫瘤細胞,2公分的腫塊其三維空間的細胞疊加數遠不止2億個腫瘤細胞,從癌變前期到單克隆癌細胞產生及形成2公分的癌塊,其病理演變過程相當長,可能是一年或兩年、甚至三年以上,很難證實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腫塊是癌癥唯一的發生地和單獨的病灶。臨床上已證實:一旦形成腫塊的同時,其他癌細胞通過不同途徑遷移到其他部位克隆生長;一旦切除原發灶后,其他器官復發灶或多發癌塊灶先后形成或轉移。因此,在臨床上以2公分以下的腫塊大小來界定早期與否,不夠嚴謹(有些病例,在發現原發病灶時,同時發現轉移病灶,不在我們表述的內容中),這時已經是晚期了,這是導致癌癥死亡率不降的真正原因。
隨著分子生物技術日益完善,功能基因組學,癌癥基因組學等研究的深入展開,至今,我們已有可能在基因水平上做更精確的早期診斷,在癌變前期或癌細胞形成(單克隆)時或腫瘤干細胞的存在及突破血管壁早期轉移時,就能做到早期預測診斷。
中期因子(Midkine,簡稱MK)是一種肝素結合生長因子,其衍生的截斷形式(tMK)在各種惡性腫瘤中都有較高的表達。MK和tMK的很多生物學功能都已被研究報道。MK可以促進威爾姆氏腫瘤細胞增殖和腫瘤血管生成,抑制腫瘤細胞凋亡,誘導轉化NIH3T3細胞,并保護肝癌細胞免受TRAIL介導的細胞凋亡作用。然而,一直沒有對其它癌癥的影響角度來研究MK和tMK的特點。
研究人員已發現癌癥轉移患者及放、化療后血液中tMK的濃度要比正常人高得多,而且持續性增高,與腫瘤的復發、轉移密切相關。但一直不知道它們在細胞當中的功能及癌細胞發生變化的相關性。近來的研究發現,許多癌癥(結腸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的腫瘤干細胞都表達很高水平tMK。腫瘤干細胞在腫瘤細胞中所占比例較低,自我更新和持續再生為新腫瘤的能力很強。腫瘤干細胞對多種化療都耐藥,這可能是為什么目前大多數治療不能通過根除所有腫瘤細胞來根治腫瘤的主要原因。許多癌癥的表達tMK,tMK是一個常見的高表達的腫瘤相關抗原,將它作為腫瘤細胞的存在靶標有非常重要的臨床診斷意義。tMK在許多癌癥中表達過度。他作于癌癥復發、轉移的基因診斷早期指標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目前對tMK基因的研究技術多用于科研方面,臨床應用的報道未見報道,特別是個性化的應用在我國是空白。根據現有的文獻資料tMK基因的檢測技術及試劑盒未見報道。
原位雜交技術(in?situ?hybridization)是將分子生物學與細胞化學技術結合起來,以標記的核酸分子為探針,在組織細胞原位檢測特異性核酸分子的技術。其原理是使含有特異序列、經過標記的核酸單鏈(即探針),在適宜條件下與組織細胞中的互補核酸單鏈即靶核酸發生雜交,再以放射自顯影或免疫細胞化學方法對標記探針進行探測,從而在細胞原位顯示特異的DNA或RNA分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芮屈生物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未經芮屈生物技術(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226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有利于熱量回收的新型氣化爐
- 下一篇:剪刀防護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