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聚烯烴微/納米纖維非織造材料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41532.4 | 申請日: | 2008-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38456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07 |
| 發明(設計)人: | 肖茹;王華平;顧莉琴;曹振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D5/08 | 分類號: | D01D5/08;D01D10/00;D04H1/46;D01F8/02;D01F8/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黃志達;謝文凱 |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烯烴 納米 纖維 織造 材料 制備 方法 | ||
1.一種聚烯烴微/納米纖維非織造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
(1)將50-800g聚烯烴與1200-1950g纖維素酯經烘箱干燥,共混,經雙螺桿擠出機熔融紡絲,在300-1200m/min的卷繞速度下卷繞,形成在纖維素酯基體中呈微/納米尺度分散的聚烯烴/纖維素酯多組分體系纖維;
(2)將上述多組分體系纖維在溶劑中溶解,除去纖維素酯,得到連續熱塑性聚烯烴微/納米纖維集合體;
(3)將上述纖維集合體經梳理機開松梳理、交叉鋪網形成蓬松的纖網,再經加固成型得到非織造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烴微/納米纖維非織造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1)中聚烯烴為共聚物或共混物,其在多組分體系纖維中的質量分數為2.5-40%;纖維素酯為乙酸丁酸纖維素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聚烯烴微/納米纖維非織造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烯烴為聚丙烯、聚乙烯、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或聚乙烯接枝聚乙烯醇。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烴微/納米纖維非織造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中溶劑為丙酮、甲醇或乙醇,加水沉淀后能回收纖維素酯,剩下的溶劑/水混合體系經蒸餾后也能回收利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聚烯烴微/納米纖維非織造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劑為丙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烴微/納米纖維非織造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中聚烯烴微/納米纖維集合體的直徑為50-500n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烴微/納米纖維非織造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中的梳理機采用蓋板-羅拉式,縱向針數選擇密區30-35行,稀區10-15行;縱向針根距選擇密區0.35-0.55mm,稀區0.45-0.75mm;錫林速度為220-350r/min。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烴微/納米纖維非織造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中纖網的加固成型工藝為水刺、針刺或熱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1532.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