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垃圾滲濾液處理達標排放組合工藝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041338.6 | 申請日: | 2008-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2892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顧玉祥;安永新;樊菲;陳浩泉;馬國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環(huán)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3/28;C02F1/72;C02F1/52;C02F1/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東亞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 梅 |
| 地址: | 20007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垃圾 滲濾 處理 達標 排放 組合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污水處理領域,涉及一種垃圾滲濾液處理達標排放組合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產(chǎn)量在急劇增加。到1999年,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年產(chǎn)量已達到1.4億噸,并且以每年8%~10%的速度遞增,接近工業(yè)發(fā)達國家水平。填埋是我國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而垃圾滲濾液是否處理達標排放是衡量一個填埋場是否為規(guī)范填埋場的重要指標之一。
垃圾在填埋初期,由于滲濾液的有機物、氨氮濃度較低、可生化性較好,但隨著填埋時間的延長,垃圾滲濾液的濃度越來越高、成分越來越復雜、可生化性降低,且變化幅度大、變化規(guī)律復雜,使得處理難度越來越大。我國在垃圾滲濾液的處理上通常采用二級生化、氨吹脫—生化法、反滲透膜處理等方法的組合,不但投資和運行成本高,而且不能保證穩(wěn)定運行,特別是對于填埋時間較長的“老化”液處理難度非常高。目前,國際上尚未有能經(jīng)濟、有效解決垃圾滲濾液處理難題的實用技術。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本發(fā)明的申請人在其公開號CN101054229中公開了一種用蜂窩多孔載體掛膜微生物處理污水的技術,應用該技術可使垃圾滲濾液處理達到國家三級排放標準。本發(fā)明申請是在對上述技術改進和功能強化的基礎上,提供一種排放標準達到一級的組合處理工藝。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垃圾滲濾液處理達標排放組合工藝,將人工強化的微生物掛膜到多孔載體上并與多種經(jīng)濟高效的單項技術加以集成組合,以滿足不同濃度的垃圾滲濾液和不同排放要求的處理需要。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垃圾滲濾液處理達標排放組合工藝,以垃圾滲濾液原液或經(jīng)厭氧調(diào)節(jié)池預處理的垃圾滲濾液為處理對象,依次包括下述步驟:
第一步:待處理的垃圾滲濾液經(jīng)掛膜有微生物的多重微孔載體反應床處理,分解垃圾滲濾液中的有機物;
第二步:進行氧化絮凝處理;
第三步:進行多級過濾處理,處理后CODcr<100mg/L的處理液排放,所述的多級過濾依次包括微濾、精濾和反滲透。
生活垃圾在填埋場長期填埋過程中,不斷發(fā)生著物理的、化學的、尤其是各種生物化學反應,填埋體中的微生物在與高濃度、多組分的垃圾滲濾液共生的狀態(tài)下,逐漸形成能適應各種不同污染物降解的、種類繁多、數(shù)量龐大的微生物群體。多相、多孔的陳垃圾正是這一大群微生物生長繁衍的載體,一般通過人為方式為這些微生物創(chuàng)造生長繁衍的“巢穴”,用于掛膜微生物。如使用微孔載體等。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所述的多重微孔載體為微孔陶瓷、硅藻土、爐渣、含鋁礦物中的一種或其混合物。采用以上微孔載體具有很低的熱膨脹系數(shù)、很強的耐腐蝕性、重量輕、強度高,保溫效果好。
在上述的第一步中,反應床上掛膜微生物的方法包括下述兩個或兩個以上步驟:
步驟(1),將稀釋至10~20倍的污水反復噴灑于陳垃圾上形成滲濾液,將滲濾液灑于多重微孔載體上進行馴化,馴化時間為0.5~1.5個月;
步驟(2),從陳垃圾中提取出多階段降解性微生物,經(jīng)人工培育后噴灑至步驟(1)結束后的多重微孔載體上;
步驟(3),步驟(1)的污水不經(jīng)稀釋直接重復步驟(1)過程,或至步驟(2)的載體上后,重復步驟(1)的過程。
原理是:當垃圾滲濾液流經(jīng)微孔載體的“巢穴”,首先,微生物賴以生存的有機物先被吸附在微孔結構內(nèi)部和表面,接著,越來越多的菌種也因這種“巢穴”里豐富的食物和適宜的溫度停留于此,從而在這里“安營扎寨”。隨后,當待處理的垃圾滲濾液通過多重微孔載體時,污水中的有機物就會作為微生物的食物而被截流在無數(shù)個“巢穴”中,被微生物“吃”掉,達到處理污水的目的。
具體的,微生物的掛膜方法至少包括一步馴化、噴灑人工培育菌種、二步馴化和反應床優(yōu)化處理中的兩個或二個以上步驟,其中:
(1)一步馴化包括:
稀釋待處理的本地污水至10~20倍;
稀釋后的本地污水反復噴灑于本地陳垃圾上形成滲濾液,將所述的滲濾液灑于蜂窩狀載體上,20±3℃馴化一個月或30±3℃馴化半個月;
(2)噴灑人工培育菌種:
從本地陳垃圾中提取出多階段降解性微生物,經(jīng)人工培育后噴灑至步驟(1)結束后的載體上,增大載體上微生物掛膜的密度;
(3)二步馴化包括:
對步驟(1)所述的待處理的本地污水不經(jīng)稀釋直接重復一步馴化過程或至步驟(2)的載體上后,重復步驟(1)的過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環(huán)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上海環(huán)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1338.6/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超薄鋰鋁硅酸鹽玻璃的增強方法
- 下一篇:一種從污水中除磷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