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標記和治療雙功能的納米乙醇脂質體材料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41213.3 | 申請日: | 2008-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2718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24 |
| 發明(設計)人: | 賀蓉;崔大祥;高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9/127 | 分類號: | A61K9/127;A61K31/513;A61K47/02;A61K47/10;A61K47/24;A61P1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達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錫麟;王桂忠 |
| 地址: | 20024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標記 治療 功能 納米 乙醇 脂質體 材料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納米材料技術領域的脂質體制備方法,具體地說,涉及的是一種具有標記和治療雙功能的納米乙醇脂質體材料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瘢痕是皮膚的一種難治性疾病,且易復發,常用的治療瘢痕的方法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到目前為止,這些治療方法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5-氟尿嘧啶(5-FU)在細胞內經過修飾成為酶的活性底物,與DNA整合后抑制DNA的合成,從而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成纖維細胞聚集的膠原蛋白網絡的合成,起到治療瘢痕的作用,是治療瘢痕的常用藥物。目前,5-FU主要是注射給藥,該給藥途徑有諸多缺點,如注射治療疼痛明顯;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注射方法,藥物擴散范圍均很小,一般呈線狀分布,勢必影響治療效果;注射部位易形成鈣化灶、組織感染破潰及壞死;使用局麻藥可引起過敏反應,有時甚至引起自發性出血等。經皮給藥雖有諸多優點,但因瘢痕致密的結構而受到限制。脂質體由磷酸卵磷脂和表面活性劑構成,內部至少有一個由脂雙分子層構成的親水性間隔,易于與水溶性藥物5-FU結合,有較強的透皮能力。脂質體作為藥物載體的優點:緩釋、可生物降解、無毒、無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好,且具有靶向性。目前研究最多的是普通脂質體,另一種新型脂質體——乙醇脂質體作為藥物載體也是研究的熱點,與普通脂質體相比,乙醇脂質體具有更大的皮膚角質層透過量及皮膚滯留藥量,大大提高了藥物的靶向作用。多種藥物制成含醇脂質體后,體內外透皮實驗表明透皮吸收效果都優于普通脂質體制劑,??同時,乙醇脂質體本身無毒性,不產生皮膚刺激性,是皮膚給藥較理想的載體。
量子點標記的熒光分析原理和檢測技術與現有的熒光分析技術相似,但用傳統的熒光有機染料如羅丹明紅等標記生物物質,需要特定的波長和能量高的光源激發,發射光的光譜寬,并且紅光區有拖尾,光穩定性差,檢測本底高,靈敏度低;并且量子點光穩定性強。量子點標記的另外一個顯著的優勢是具有良好的光穩定性,在持續光照射下可以維持幾個小時,熒光壽命長,通過控制時間來抑制天然物質自身的熒光干擾,靈敏度高。而對于瘢痕和皮膚病的治療需要藥物長時間保存在皮膚中,對其標記需要長時間的檢測,量子點正是能滿足這個需要。
經對現有技術的文獻檢索發現,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0310109999.5的發明制備了油性的CdSe半導體納米晶,合成復合油性納米晶囊泡及通過改變pH值來調節表面電位從而使得囊泡與生物蛋白通過經典連接等步驟得到。該方法是將油性量子點包裹在脂質體囊泡中,以期對其生物相容性進行改進,并通過層析試紙進行免疫檢測的方法。該方法主要目的是將油性的納米晶通過囊泡包裹轉為水相,且主要用于層析試紙條免疫檢測,并不適用于透皮檢測和治療。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標記和治療雙功能的納米乙醇脂質體制備方法,制備了同時含有量子點和5-FU的納米級乙醇脂質體,提供一種具有標記和治療雙重作用的納米復合材料,為瘢痕和皮膚病的治療提供材料準備。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發明選取親水性的半導體量子點,將水性的量子點和治療藥物包裹在具有雙親基團并且生物相近的磷脂類化合物中,制備成乙醇脂質體,再通過不同孔徑的聚碳酸酯膜,得到具有標記和治療雙重功能的納米乙醇脂質體。
本發明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將0.1%~0.5%(重量/體積,w/v)5-FU和0.005%~0.03%(重量/體積,w/v)親水性的量子點溶解在磷酸鹽緩沖溶液中,得到水相混合物。
所述量子點選用在水溶液中直接合成發射不同波長、水溶性的CdTe、CdSe或者CdSe◎ZnS核殼型半導體量子點。本發明通過選用不同種類和不同粒徑的半導體量子點得到熒光發射波長從488nm到605nm之間的多種顏色的標記材料。
所述磷酸鹽緩沖溶液,其pH為7.4。
第二步,將1%~5%(重量/體積,w/v)的磷脂超聲溶解于乙醇中,在密閉容器中用恒壓滴液漏斗以溪流狀緩慢滴入第一步的水相混合物中,持續攪拌混合,滴加完畢,繼續攪拌。
所述磷脂為卵磷脂PC、磷脂酰胺PE、磷脂酰甘油或者磷脂酰肌醇PI。
所述乙醇,其體積百分比為30%。
所述持續攪拌混合,是指在700r/min條件下持續攪拌混合。
所述繼續攪拌,其時間為1小時。
所述第二步的制備過程保持溫度在30℃-50℃。
第三步,室溫冷卻得到5-FU和量子點分散在乙醇脂質體內部的混懸液,用薄膜擠出器分別通過設定孔徑的聚碳酸酯膜,得到具有標記和治療雙重作用的納米乙醇脂質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121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拉鏈扣
- 下一篇:具有雙螺母結構的空心螺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