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應用于高難廢水處理的離子型酶促懸浮填料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040852.8 | 申請日: | 2008-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335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文標;任天斌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上海泓濟環(huán)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10 | 分類號: | C02F3/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貿(mào)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葉克英 |
| 地址: | 200092上海市崇明縣城***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應用于 高難 廢水處理 離子 型酶促 懸浮 填料 制造 方法 | ||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是一種應用于高難廢水處理的離子型酶促懸浮填 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shù)
污水凈化處理技術(shù)中,生物膜法是一種常見的處理方法,對富含有機物的高難廢水處 理效果良好,廣泛地應用于城市污水和高濃度有機工業(yè)廢水的處理。生物膜法是指在污水 流經(jīng)處設置表面生長有生物膜的固定載體的方法,其原理是污水流經(jīng)生物膜時利用生物氧 化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這種處理方法的實質(zhì)是使微生物與原生動物、后生動物 等微型動物附著在填料或其他載體上生長發(f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狀生物污泥——生物膜。 污水與生物膜接觸后,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作為營養(yǎng)物質(zhì)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攝取,使 污水得到凈化。
填料作為生物膜的主要載體,它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污水處理的效果。現(xiàn)有的污水 處理中用到的填料一般只能起到簡單載體的左右,填料上吸附微生物與微型動物的多少完 全取決于污水中的微生物濃度和微型動物濃度。在多種高難廢水中微生物濃度都比較低, 其繁殖生長速度比較慢,會嚴重限制污水處理的效果。此外,填料本身一般不帶電,只靠 微生物表面的負電荷的吸附作用,填料表面與微生物的親和性有限,生物膜的吸附沉積速 度較慢,也會限制污水凈化的速度和效果。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應用于高難廢水處理的離子型酶促懸浮填料的制造方法,有效解 決了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生物膜填料表面吸附微生物速度慢、填料表面與微生物的親和性差等問 題。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應用于高難廢水處理的離子型酶促懸浮填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驟:
1)在10000份(重量份)聚烯烴類樹脂切片中,加入500-4500份的親水性高聚物 聚乙烯醇或聚丙烯酰胺,加入300-2000份的聚乙烯基吡啶鹽、加入5-500份的微 生物生長促進劑,混合后高速攪拌,熔融紡絲后得到第一纖維;
2)以ES纖維作為第二纖維,取第一纖維和第二纖維編織成織物,其中第一纖維和第 二纖維重量比為0.667∶1~4∶1;
3)取聚丙烯無紡布作為非織造織物,以非織造織物作為底層,將織物放置于非織 造織物交替層疊,用繩索將織物和非織造織物固定在一起,得到織物與非織造織 物的層疊體。
4)用起毛針從織物一側(cè)針刺層疊體,在非織造織物的表面設置第一纖維的起毛。
5)用100-170℃的溫度加熱沒有起毛的層疊體,熔融第二纖維,使第一纖維之間互 相粘接,使得第一纖維粘接在非織造織物上。
所述的填料為一種離子型酶促聚合物纖維填料。所述的親水性高聚物聚乙烯醇可以用 聚丙烯酰胺代替。所述的親水性高聚物聚乙烯醇可以用親水性高聚物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 胺的混合物代替。所述的第一纖維的粗度為40~400旦。所述的第二纖維的粗度為3~20旦。 所述的底層的非織造織物的重量為20-600g/m2。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利用異電荷相吸的原理有效提高填料表面與微生物的親和性, 加快填料表面的微生物吸附速度;填料表面富含離子型酶,具有酶促效果,有效催化微生 物生長和繁殖速度,加快了提高微生物濃度的速度,有效改善了污水處理的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應用于高難廢水處理的離子型酶促懸浮填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驟:
1)在10000份(重量份)聚烯烴類樹脂切片中,加入500-4500份的親水性高聚物 聚乙烯醇或聚丙烯酰胺,加入300-2000份的聚乙烯基吡啶鹽、加入5-500份的微 生物生長促進劑,混合后高速攪拌,熔融紡絲后得到第一纖維;
2)以ES纖維作為第二纖維,取第一纖維和第二纖維編織成織物,其中第一纖維和第 二纖維重量比為0.667∶1~4∶1;
3)取聚丙烯無紡布作為非織造織物,以非織造織物作為底層,將織物放置于非織 造織物交替層疊,用繩索將織物和非織造織物固定在一起,得到織物與非織造織 物的層疊體。
4)用起毛針從織物一側(cè)針刺層疊體,在非織造織物的表面設置第一纖維的起毛。
5)用130℃的溫度加熱沒有起毛的層疊體,熔融第二纖維,使第一纖維之間互相粘 接,使得第一纖維粘接在非織造織物上。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上海泓濟環(huán)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上海泓濟環(huán)保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0852.8/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