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純鋁片材腐蝕劑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040831.6 | 申請日: | 2008-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1485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曼萍;冷培榆;童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3F1/20 | 分類號: | C23F1/20;G01N1/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葆芳 |
| 地址: | 200233***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純鋁片材 腐蝕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純鋁片材腐蝕劑,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用于顯示純鋁片材經拉伸變形、再結晶退火后的晶粒邊界的腐蝕劑。
背景技術
通常,為了計算純鋁片材的臨界變形度,首先需要對純鋁片材進行拉伸變形、再結晶退火處理,然后用腐蝕劑對其進行腐蝕,最后通過計算晶粒大小得到臨界變形度。如果經腐蝕劑的腐蝕后無法清晰的觀察晶粒邊界,將會造成晶粒大小的計算非常困難或不準確,從而影響準確計算材料的臨界變形度。因此,為了計算純鋁片材的臨界變形度,需有合適的腐蝕劑對經拉伸變形、再結晶退火處理后的純鋁片材進行腐蝕,而目前使用的鋁合金腐蝕劑,腐蝕純鋁片材后會在樣品表面生成一層霧狀物,根本無法辨別晶粒邊界,造成純鋁片材的臨界變形度的計算非常困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和市場需求,提供一種能清晰顯示晶粒邊界的純鋁片材腐蝕劑,以解決純鋁片材的臨界變形度計算困難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fā)明的純鋁片材腐蝕劑,由鹽酸、硝酸、氫氟酸和水按一定的配比混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氯化氫的摩爾濃度為8~10mol/L,硝酸的摩爾濃度為5~8mol/L,氟化氫的摩爾濃度為14~18mol/L。
所述鹽酸優(yōu)選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6%~38%的鹽酸溶液。
所述硝酸優(yōu)選質量百分比濃度為65%~70%的硝酸溶液。
所述氫氟酸優(yōu)選質量百分比濃度為40%~47%的氫氟酸溶液。
與現(xiàn)有同類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腐蝕劑能夠很清晰的顯示純鋁片材經拉伸變形、再結晶退火后的晶粒邊界,避免了由于腐蝕劑造成晶粒邊界模糊不清產生的純鋁片材的臨界變形度計算錯誤或者無法計算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純鋁片材經大拉伸變形、再結晶退火后由本發(fā)明的腐蝕劑腐蝕處理后觀察到的晶粒照片;
圖2為純鋁片材經小拉伸變形、再結晶退火后由本發(fā)明的腐蝕劑腐蝕處理后觀察到的晶粒照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完整地說明:
實施例1
先量取25ml的水加入200ml的塑料燒杯中,然后加入質量百分比濃度為70%的硝酸溶液25ml、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8%的鹽酸溶液25ml、質量百分比濃度為47%的氫氟酸溶液25ml,攪拌混合均勻即可。
實施例2
先量取16ml的水加入200ml的塑料燒杯中,然后加入質量百分比濃度為68%的硝酸溶液27ml、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6%的鹽酸溶液27ml、質量百分比濃度為40%的氫氟酸溶液30ml,攪拌混合均勻即可。
實施例3
先量取20ml的水加入200ml的塑料燒杯中,然后加入質量百分比濃度為65%的硝酸溶液30ml、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6%的鹽酸溶液25ml、質量百分比濃度為40%的氫氟酸溶液25ml,攪拌混合均勻即可。
實施例4
先量取25ml的水加入200ml的塑料燒杯中,然后加入質量百分比濃度為68%的硝酸溶液25ml、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6.5%的鹽酸溶液25ml、質量百分比濃度為47%的氫氟酸溶液25ml,攪拌混合均勻即可。
實施例5
將純鋁片材經拉伸試驗、再結晶退火處理后浸入本發(fā)明的腐蝕劑中,腐蝕時間由樣品大小決定,待樣品上均勻出現(xiàn)晶粒時,用水沖洗干凈,然后吹干樣品就可觀察晶粒形貌和晶粒邊界了。圖1為純鋁片材經大拉伸變形、再結晶退火后由本發(fā)明的腐蝕劑腐蝕處理后觀察到的晶粒照片,圖2為純鋁片材經小拉伸變形、再結晶退火后由本發(fā)明的腐蝕劑腐蝕處理后觀察到的晶粒照片,可見:本發(fā)明的腐蝕劑能夠很清晰的顯示純鋁片材經拉伸變形、再結晶退火后的晶粒邊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未經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083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