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覆膜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40808.7 | 申請日: | 2008-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279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雨;謝志永;羅七一;李建軍;張憲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2/82 | 分類號: | A61F2/82;A61L31/10;A61L31/14;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長明 |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浦***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血管病的覆 膜支架。
背景技術
常見的血管疾病有動脈瘤、血管破裂、血管穿孔、血管膨脹等疾 病。動脈瘤是由于動脈血管壁因發生疾病、損傷或先天性因素引其的 血管壁局部變得薄弱,在承受血流的沖擊下,該處動脈血管壁的薄弱 點向外突出,逐漸擴張,形成圓形、橢圓形或棱形的囊狀膨大。動脈 瘤是一種有潛在生命危險的疾病,動脈瘤在血流的沖擊下不斷生長, 壓迫周圍器官或組織引起癥狀;由于血壓增高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動脈 瘤破裂,發生急劇的出血。動脈瘤可發生在身體的不同部位,最常見 的腹主動脈瘤和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是由于腦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腦動脈腔內 壓力增高引起的,顱內動脈瘤多見于腦底動脈分叉處。顱內動脈瘤破 裂時,表現為劇烈頭痛、煩躁、惡心嘔吐等腦膜刺激癥,隨之會出現 顱內壓增高,病情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顱內動脈瘤治療的傳統方法是開顱顯微外科手術,用特制的動脈 瘤夾,夾閉動脈瘤頸部,并保護載瘤動脈的通暢性。如動脈瘤基底過 大或呈梭形,無法夾閉,如果側支循環良好,可將載瘤動脈結扎,執 行動脈瘤孤立術,或只采用肌片、生物膠加固動脈瘤壁的方法。上述 外科手術為創傷性手術并具有很高風險性。
為避免外科手術高風險,血管內介入治療逐漸成為治療動脈瘤的 主要方法,血管內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安全性高、患者 痛苦少以及年高病情重也能耐受的優勢。
覆膜支架作為血管介入治療動脈瘤的一種方法,可以在病變血管 中形成一個封閉的管道,使病變部位血流與正常血循環完全隔絕,在 載瘤動脈內重新建立血流通道,達到治愈動脈瘤的目的。
現有的覆膜支架包括支撐結構和覆膜,覆膜包覆在支撐結構的外 部,覆膜為單一材料制成的單層覆膜,該覆膜的材料通常選用低表面 能的材料,以減少血栓發生,進而使得動脈瘤與正常血流連通的部位 不易形成血栓而自行封閉。通過覆膜的物理隔絕作用,將動脈瘤病變 部位的血流與正常血循環隔絕,在載瘤動脈內重新建立血流通道。
可以看出,現有的覆膜支架僅通過覆膜的物理隔絕作用,將動脈 瘤病變部位血流與正常血循環隔絕,在覆膜支架內部形成新的血流通 道,該覆膜支架僅具有隔離動脈瘤病變的作用,需要通過動脈瘤病變 部位自愈實現對動脈瘤的治療,并不能對病變部位實施積極的治療, 因而,使用該覆膜支架治療動脈瘤,見效慢,治療效果差。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動脈 瘤等血管疾病的覆膜支架,能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覆膜支架,包括支撐結構和覆膜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膜單元包括內層覆膜和外層覆膜,所述內層覆膜和所述外層覆 膜包覆在所述支撐結構上,所述外層覆膜包覆在所述內層覆膜的外部;
所述內層覆膜為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生物性膜材,所述外層覆 膜為易誘發血栓形成的生物性膜材。
優選地,所述內層覆膜具有低表面能;所述外層覆膜具有高表面 能。
優選地,所述外層覆膜為易促進內皮化的生物性膜材。
優選地,所述外層覆膜為微納米孔狀結構或矩陣結構。
優選地,所述外層覆膜的材料為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優選地,所述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為聚氯乙烯或聚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或四氟乙烯。
優選地,所述外層覆膜的材料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優選地,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為聚乙交酯或聚丙交酯或聚己內 酯或聚乙醇酸。
優選地,所述外層覆膜的材料為天然聚合物。
優選地,所述天然聚合物為膠原蛋白或明膠或殼聚糖。
優選地,所述內層覆膜的材料為聚四氟乙烯。
優選地,所述聚四氟乙烯為膨體形態的聚四氟乙烯。
優選地,所述內層覆膜的材料為經過生物修飾或攜帶功能性藥物 的不可降解高分子或可降解高分子或天然聚合物。
優選地,所述外層覆膜攜帶有功能性藥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未經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080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芍藥苷提取工藝
- 下一篇:用于治療丙型肝炎的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