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充鎂電池正極材料硅酸錳鎂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40462.0 | 申請日: | 2008-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2080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10 |
| 發明(設計)人: | 努麗燕娜;楊軍;馮真真;李云;王久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M4/58 | 分類號: | H01M4/58;H01M4/48;H01M4/04;C01B33/20;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達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羅蔭培 |
| 地址: | 20024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充鎂 電池 正極 材料 硅酸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池電極材料的制備方法,特別是一種可充鎂電池正極材料硅酸錳鎂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能源、資源和環境領域的不斷重視,迫切需要研發高性能、低成本的綠色化學電源。鎂是一種活波的、在元素周期表中與鋰處于對角線位置的第II組族金屬,理論比容量較大(2205mAh·g-1)。與鋰相比,鎂的價格低廉(約為鋰的1/24)、環境友好、熔點高(649℃)、易加工處理、安全性高,因此用鎂作負極的可充鎂電池是一種有良好前景的化學電源,其雖不能與應用于小尺度(如便攜式電子儀器)的鋰電池競爭,但在大負荷用途方面有潛在優勢,被認為是很有望適用于電動汽車的一種綠色蓄電池(Prototype?systems?for?rechargeablemagnesium?batteries,Nature,2000,407:724)。
相對于Li+來說,Mg2+的離子半徑小、電荷密度大、溶劑化更為嚴重,因此人們在對眾多二次電池用的嵌入/脫嵌材料研究中,發現能用作可充鎂電池的正極材料較少,主要有(Magnesium?insertion?electrodes?for?rechargeable?nonaqueousbatteries-a?competitive?alternative?to?lithium,Electrochimica?Acta,1999,45:351):MoO3、Co3O4、V2O5和MV3O8(H2O)y(M=Li、Na、K、Ca0.5或Mg0.5)釩酸鹽、尖晶石型的氧化物、Todorokite型的MgxMnO2·yH2O、Nasicon結構的Mg0.5Ti2(PO4)3和Mg0.5+y(FeyTi1-y)2(PO4)3、Cheverel相的Mo3S4、單斜結構的MgV2O6(可再生鎂離子電池正極材料MgV2O6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電化學,2004,10:460)、MgTi2O5(可充鎂電池正極材料MgTi2O5的研究,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9:39)。其中,Mo3S4是目前較為理想的材料(Prototype?systems?for?rechargeable?magnesium?batteries,Nature,2000,407:724),在一系列非水電解質溶液中,鎂離子都可以較快地進行插入/脫嵌電化學反應,理論放電容量可達到122mAh·g-1,實際放電容量為100mAh·g-1左右,放電電壓平臺有兩個,分別在1.2V和1.0V(vs.Mg/Mg2+)左右。但硫化物的主要缺陷是抗氧化性較差,而且Mo3S4的制備條件比較苛刻,需要在真空或氬氣氣氛下高溫合成(A?short?review?on?the?comparison?between?Li?battery?systems?andrechargeable?magnesium?battery?technology,J.Power?Sources,2001,97~98:28)。本課題組將改性溶膠-凝膠法獲得的硅酸錳鎂作為可充鎂電池正極材料(一種鎂二次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中國專利,申請號:200710173280.6),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穩定放電平臺達1.6V(vs.Mg/Mg2+),小電流充放電條件(C/100)下放電容量可達243.9mAh·g-1(理論容量的78%)。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046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節能燈
- 下一篇:一種在行星盤上帶有多個自傳磨頭的石面翻新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