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SPI結構模型雙向式身份識別及信息交互平臺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39686.X | 申請日: | 2008-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1516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30 |
| 發明(設計)人: | 夏冰;曾敬;李榮正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3/42 | 分類號: | G06F13/4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章蔚強 |
| 地址: | 20162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spi 結構 模型 雙向 身份 識別 信息 交互 平臺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身份識別及信息交互平臺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基于SPI通信結構模型雙向式身份識別及信息交互平臺的方法。
技術背景
當跨入新的世紀以后,具有強大的系統功能、豐富的外圍資源、良好的開發界面和在線調試功能,無疑將引領單片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美國Microchip公司推出的PIC系列單片機,由于采用RISC精簡指令集、哈佛總線結構、流水線指令執行方式、抗干擾能力強、性能價格比高等優點,深受世界各行各業的普遍歡迎。PIC系列單片機,在工業控制、消費電子產品、辦公自動化設備、智能儀器儀表、汽車電子等不同的領域,以其性能完善、功能強大、學習容易、開發應用方便、人機界面友好等突出優點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配合PIC單片機的開發和應用,在PIC單片機常規功能的基礎上,需要不斷拓展其應用的范圍和功能的開發。
如何解決一主多從機結構中多臺從機嫁接在主機上而主機的絕對控制地位不可變更加之SPI的雙向性數據定向交換特點所帶來的從機SDO口電平沖突及數據傳輸錯誤等問題是本發明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SPI通信結構模型雙向式身份識別及信息交互平臺的方法,它采用雙向式工作方式,構建一個基于SPI結構模型雙向式身份識別及信息交互平臺,能消除電平影響,實現有效數據傳輸,并且通信方式安全可靠。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于SPI通信結構模型雙向式身份識別及信息交互平臺的雙向通信方法,該平臺為:基于SPI通信結構模型,包括若干臺PIC單片機,以及包括一根輸出數據線SDO、一根輸入數據線SDI、一根時序線SCK以及一根帶有下拉電阻R1的公共握手信號線RC0,其中,所述的若干臺PIC單片機分為一臺主機以及若干臺從機,所述的主機分別與所述的輸出數據線SDO、輸入數據線SDI、時序線SCK以及公共握手信號線RC0相連,所述若干臺從機中的任一從機通過四個端子分別一一對應的連接于所述的輸入數據線SDI、輸出數據線SDO、時序線SCK以及公共握手信號線RC0上,其特征在于,
在主、從單片機之間引入了接下拉電阻的公共握手信號線RC0,每一臺單片機想動作只需拉高這條公共握手信號線RC0,別的所有單片機都會偵測到這個信號以實現總線方式通信,所述的雙向通信包括發送端的通信以及接收端的通信,其中:
發送端的通信包括采集數據、整合數據以及傳送數據,所述的傳送數據為一次SPI發送多個數據的方式;
接收端的通信包括接收數據、拆分數據以及處理接收數據,所述的處理接收數據是對拆分后的數據的地址和數據進行判斷處理。
在上述的基于SPI通信結構模型雙向式身份識別及信息交互平臺的雙向通信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當主機定向發信息給從機時,主機在經過數據采集及整合后改變RC0口為輸出,并拉高RC0,讓每一臺從機都偵測到RC0從而進入被動接收;
當從機定向發送給主機或另一臺從機時,從機均先把數據發送給主機,再由主機進行判斷和處理,即從機經過數據采集及處理后改變RC0口及SDO口為輸出并拉高RC0,主機偵測到從機動作后進行接受,在主機接受到從機發送來的數據后分析地址位,如果是發送給自己的就進行數據應用并結束接受動作進入常態,如果分析完地址位是要轉發給另一從機,則主機只需重復發送程序,就能將數據發出到指定從機從而實現從機和從機的通信,主機又進行了數據的監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是基于SPI通信的結構模型,提出了一個單片機網絡化協議標準,在SPI時序狀態下實現數據的有效傳送和發、收身份識別,通過雙向SDO及SDI的數據互換,SCK的時序控制和接下拉電阻的公共握手線RC0端的提示線,輕松實現PIC單片機系統間主、從式可控定向數據傳送平臺,從而為實現單片機網絡化管理和數據交換奠定了技術基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之三的雙向通信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未經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968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