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太陽電池片的超聲波制絨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38673.0 | 申請日: | 2008-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99513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09 |
| 發明(設計)人: | 蔣妍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31/18 | 分類號: | H01L31/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楊元焱 |
| 地址: | 201108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太陽電池 超聲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太陽電池片的制作工藝,尤其涉及一種太陽電池片的超聲波制絨方法。
背景技術
太陽電池作為新興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因具有直接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且壽命長、維護簡單、可實現無人值守等優勢而備受矚目。太陽能電源系統取得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如何提高硅片轉換效率是太陽電池研究的重點,在晶體硅太陽電池表面制作絨面是提高太陽電池轉換效率的一個重要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單晶硅生產中。絨面制作是根據堿溶液對硅片各向異性腐蝕特性,通過在單晶硅表面形成隨機分布的金字塔結構絨面,增加光在硅片表面的反射吸收次數,從而有效地降低太陽電池的表面反射率。在現有技術工業生產領域,單晶硅表面腐蝕采用的是氫氧化鈉和異丙醇溶液體系。在制作絨面時,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會產生大量氫氣,這些氫氣氣泡容易附著在硅片表面,從而大大影響了絨面制作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太陽電池片的超聲波制絨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太陽電池片的超聲波制絨方法,是在一臺超聲波清洗機的清洗桶中放入氫氧化鈉和異丙醇的混合溶液,將一組硅片置于上述溶液中,開啟超聲波清洗機進行制絨。
所述的氫氧化鈉和異丙醇的混合溶液中,氫氧化鈉的濃度為0.95%-1.05%,異丙醇的濃度為4.95%-5.05%。
所述的超聲波清洗機的工作頻率為30-40KHz。
所述的超聲波清洗機的清洗桶體積為100升,所述的一組硅片為150片。
本發明太陽電池片的制絨方法利用超聲波清洗機的高頻機械振動,經振板傳播到液體中,超聲波在溶液中能量疏密相間地向前輻射,連續不斷地沖擊著物體表面的附著物,使氣泡迅速剝落從而使氫氧化鈉溶液能更好地在硅片表面進行腐蝕,從而大大提高了絨面的制作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太陽電池片的超聲波制絨方法,是在一臺工作頻率為30-40KHz的超聲波清洗機的清洗桶中放入氫氧化鈉和異丙醇的混合溶液(其中,氫氧化鈉的濃度為0.95%-1.05%,異丙醇的濃度為4.95%-5.05%)。將一組硅片置于上述溶液中,開啟超聲波清洗機進行制絨。
本發明采用的超聲波清洗機的清洗桶體積為100升,一次放入500片硅片進行制絨。如采用不同體積清洗桶的超聲波清洗機,也按此比例放入硅片。
我們對采用超聲波清洗機進行制絨和不采用超聲波清洗機進行制絨兩種方法各用硅片500片進行了對比試驗,測試平均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可見,使用超聲波清洗機制絨的測試結果略優于不使用超聲波清洗機制絨的效果,使用超聲波清洗機制絨后硅片的表面情況有明顯改善。這是由于反應過程中附著在硅片表面的氣泡得以及時驅趕,使得反應順利進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867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31-00 對紅外輻射、光、較短波長的電磁輻射,或微粒輻射敏感的,并且專門適用于把這樣的輻射能轉換為電能的,或者專門適用于通過這樣的輻射進行電能控制的半導體器件;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這些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導體本體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轉換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輻射控制通過該器件的電流的,例如光敏電阻器
H01L31-12 .與如在一個共用襯底內或其上形成的,一個或多個電光源,如場致發光光源在結構上相連的,并與其電光源在電氣上或光學上相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