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吸附CO2用超級活性炭粉體的成型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38534.8 | 申請日: | 2008-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9319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29 |
| 發明(設計)人: | 詹亮;鄧洪貴;霍素敏;孫剛偉;凌立成;喬文明;張睿;梁曉懌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20/30 | 分類號: | B01J20/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順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談順法 |
| 地址: | 200237***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吸附 co sub 超級 活性炭 成型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超級活性炭粉體的成型方法。屬于一種用于CO2吸附的成型超級活性炭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聯合國環境署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07年初發表的第四份報告指出,氣候變暖已經是“毫無爭議”的事實,90%以上的可能性是人類活動導致了氣候變暖。其中燃煤電廠、鋼鐵和水泥等行業大量排放的CO2是導致氣候變化的最重要的溫室氣體之一。2005年我國是僅次于美國的CO2排放大國,預計可能很快將超過美國。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簽約方之一,我國在該公約生效后所面臨的減少CO2排放的壓力十分嚴峻。除了采用新技術以節能降耗、開發可再生能源等達到減排目的以外,CO2捕集和封存技術(CCS)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有效解決途徑之一。
超級活性炭是一種新型的炭質多孔吸附材料,具有其它多孔材料不可比擬的超高表面積(最高可達4000m2/g),通過后期的化學氣相沉積(CVD)技術修飾,不但孔徑可在0~2nm范圍內可控,而且可針對CO2的分子結構特征修飾其表面化學環境,從而在具有高吸附容量的同時具有高的選擇性吸附能力。雖然超級活性炭對這類線性分子特別地具有吸脫附速度快、再生條件溫和、使用溫度廣譜等顯著特性,但因其為超細粉體(粒徑在5~50μm)物質,在實際應用場合(如燃煤電廠等工業過程產生的CO2混合氣)必須將其制成型體物質,否則氣體通過床層會產生很大的壓降,甚至溝流或吸附劑被吹出等不利現象。熱固性酚醛樹脂是一種常規的粘結劑,當以之為粘結劑時,必須在180~350℃先對超級活性炭/粘結劑混合物進行熱處理,然后再進行成型。該方法操作難度大,超級活性炭的比表面積利用率低,且具有一定的能耗。對此,如果能在常溫(0~50℃)條件下,以熱固性酚醛樹脂為粘結劑,添加輔助粘結劑直接對超級活性炭進行成型,且比表面積利用率較高,則具有非常大的實際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0~50℃條件下的超級活性炭粉體的成型技術。該方法工藝簡單、粘結劑含量低,且超級活性炭比表面積的利用率高并具有良好的氣體擴散通道結構。
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方案實現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過程:
(1)將易裂解的輔助粘結劑溶于沸水并攪拌,冷卻至20~70℃后與超級活性炭混合制成漿體,超級活性炭占漿體質量的5~20%;
(2)將熱固性酚醛樹脂溶于乙醇,并與上述漿體物質混合、輥攆,其中熱固性酚醛樹脂占超級活性炭質量的5~60%;
(3)將步驟(2)得到的混合物于100~200℃下干燥1~5h,然后進行研磨,制得超級活性炭/輔助粘結劑/酚醛樹脂粉體物質,使其粒徑為3~100μm;
(4)將上述粉體物質于0~50℃,采用油壓成型技術,在3~30MPa的壓強下制成所需尺寸的超級活性炭成型體;
(5)對步驟(4)所得成型體置于炭化爐中,然后以2~10℃/min的升溫速率先后升溫至120~250℃、500~1000℃,并均恒溫1~3h,自然冷卻至20~50℃后,即制得成型的超級活性炭,用于吸附CO2。
上述的輔助粘結劑為羧甲基纖維素和甲基纖維素中的一種。
上述工藝中,是將制得的超級活性炭/輔助粘結劑/酚醛樹脂混合物,先制成粒徑為3~100μm的粉體物質,然后進行成型。
上述超級活性炭為比表面積大于2000m2/g的活性炭
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以熱固性酚醛樹脂作粘結劑,通過輔助粘結劑的添加,實現了對超級活性炭在0~50℃條件下的直接成型,降低能耗;輔助粘結劑的添加,相應降低了熱固性酚醛樹脂粘結劑的含量,使得超級活性炭的表面積利用率提高;輔助粘結劑在炭化過程中的裂解,形成了良好的氣體擴散通道,提高了CO2分子的擴散、吸脫附速率。
具體實施方式
【對比例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理工大學,未經華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853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反應物利用率得到改良的循環流化床鍋爐
- 下一篇:一種光學識別及測距裝置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