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卵形池施工自承力組合模板框架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37420.1 | 申請日: | 2008-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7543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01 |
| 發明(設計)人: | 張麗梅;陳務軍;劉雪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G11/04 | 分類號: | E04G11/04;E04H7/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達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毛翠瑩 |
| 地址: | 20024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卵形 施工 組合 模板 框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卵形池施工自承力組合模板框架,是一種針對卵形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施工模板、支撐系統和施工方法的創新,可直接應用于市政、能源、化工等。屬于建筑結構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早期(1950~60)德國采用普通鋼筋混凝土卵形池,1980~90日本建成一批預應力混凝土污泥厭氧消化池。1993年我國建設第一個有粘結預應力卵形消化池(濟南污水處理廠),1999年建成第一個無粘結預應力卵形消化池(杭州市四堡污水處理廠)。由于近幾年我國對環保更重視,加大了市政污水的集中處理,各大中城市相繼興建污水處理廠,且規模不斷增大,混凝土澆筑量達到3~4萬立方米、高超過40米,這對卵形池施工工藝的要求進一步提高。
唐善培著的“卵形消化池的施工技術”(特種結構,2004,21(4):73-76.)采用內外滿堂腳手架的模板支撐系統;王建中、張有利等著的“小紅門污水處理廠卵形消化池施工”(市政技術,2007,25(3):210-215.)采用內部滿堂腳手架、外部間隔設置腳手架的方法,這兩種傳統的施工方式不僅效率低,腳手架的組裝和拆卸不便,而且池內作業難度大。
劉躍良著的“無粘結預應力蛋形消化池的施工技術”(特種結構,2007,24(1):106-110)采用RSB模板及框架系統、設置中心塔架方便安裝,這一施工方式提高了施工效率,模板組裝簡便,但是整個模板系統的整體性較差。劉雪平、陳務軍等著的“武漢三金潭污水處理廠卵形消化池混凝土澆筑模擬分析與模板框架系統驗算”(施工技術(增刊),2006,35:117-120.)采用經、環模板框架與輻射支撐梁、中心塔架系統,提高了模板結構的整體性,使得施工更加安全,但每層輻射支撐梁設置在上端封口處,對整個模板體系的整體剛度提高不顯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卵形池施工自承力組合模板框架,具有標準化框架構件、連接件、模板,無內部腳手架自承力,安裝、拆卸簡便,可顯著減少池內作業。
為實現這樣的目的,本發明的卵形池施工自承力組合模板框架由弧形的經向肋、環形的緯向肋連接構成卵形框架,卵形框架沿高度方向分成若干層環向封閉模板框架,各層之間由經向肋沿卵形框架徑向用高強螺栓連接。每層環向封閉模板框架由若干模板框架單元拼裝而成。在每層環向封閉模板框架中,緯向肋與經向肋在平面環形方向用高強螺栓連接,環向封閉模板框架的中心設置中心預張力索轂,上斜向預張力索連接中心預張力索轂和經向肋上端,下斜向預張力索連接中心預張力索轂和經向肋下端,經向肋的上下端中心位置各設置一個水平預張力索轂,上層水平預張力索連接經向肋上端和上層的水平預張力索轂,下層水平預張力索連接經向肋下端和下層的水平預張力索轂。每個模板框架單元中,在經向肋和緯向肋圍成的形體內鑲嵌標準化模板。
每一層環向封閉模板框架在內部張力索的拉力作用下形成一層整體預張力體系,不需要腳手架,整體穩定性高。所有框架構件、連接件、模板均可標準化生產,并且每片模板框架單元均在地面拼裝完成,安裝、拆卸簡便,顯著提高了施工效率,減少了高空作業的難度。
在設計過程中,可考慮卵形消化池赤道上下對稱性,將赤道上下模板框架對稱設計。弧形的經向肋長度可根據卵形池高度、對稱性、施工能力定制。
本發明可用于卵形消化池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以及其它類似卵形容器薄壁混凝土的澆筑,如石油、化工、油氣儲存的卵形池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卵形池施工自承力組合模板框架總體立面圖。
圖1中,1為經向肋,2為緯向肋,H為卵形池總高度,一至八為模板框架分層數。
圖2為本發明中一層環向封閉模板框架立面圖。
圖2中,1為經向肋,2為緯向肋,h為一層環形框架高度,h0為緯向肋步距。
圖3為本發明中一層環向封閉模板框架剖面圖。
圖3中,1為經向肋,2為緯向肋,3為上層水平預張力索,4為下層水平預張力索,5為上斜向預張力索,6為下斜向預張力索,7為水平預張力索轂,8為中心預張力索轂,h為一層環形框架高度。
圖4為本發明中一層環向封閉模板框架平面圖。
圖4中,1為經向肋,2為緯向肋,3為上層水平預張力索,7為水平預張力索轂,b為緯向肋長度。
圖5為本發明中一層環向封閉模板框架的一片模板框架單元示意圖。
圖5中,1為經向肋,2為緯向肋,9為標準化模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742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背光模組
- 下一篇:電控發動機起動燃油感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