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改性干性醇酸樹脂及其鏡背幕淋漆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37100.6 | 申請日: | 2008-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532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7 |
| 發明(設計)人: | 羅漫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G63/91 | 分類號: | C08G63/91;C08G63/49;C09D167/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達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錫麟;王桂忠 |
| 地址: | 20024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改性 干性 醇酸樹脂 及其 鏡背幕淋漆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化工技術領域的化合物,具體是一種改性干性醇酸樹脂及其鏡背幕淋漆。
背景技術
玻璃鏡子有鋁鏡和銀鏡兩種,玻璃鋁鏡性能較差,玻璃銀鏡質量好。玻璃銀鏡的生產方法是先在玻璃表面用銀鏡化學反應的方法鍍一層金屬銀作為反射層,然后再用銅鏡化學反應的方法鍍一層金屬銅,以增加銀膜的反射效果。為使玻璃銀鏡金屬層不受化學腐蝕和物理損傷,玻璃銀鏡金屬層上還需涂覆底漆和面漆來保護金屬層。
玻璃銀鏡鏡背漆如CN1122127A所公開的《玻璃的涂層》,采用醇酸樹脂、氨基樹脂和有機硅粘接促進劑,雖制得的鏡背漆干燥和硬度有了提高,但在玻璃銀鏡的切口部位容易發黑。
玻璃銀鏡鏡背漆如CN1371409A所公開的《基于改性醇酸樹脂的快干性高固體含量涂料》,是一種丙烯酸改性醇酸樹脂常溫固化高固體的組成物,具有良好的性能,因其涂層不夠致密,化學物質容易滲入,而影響鏡背反射層的耐久性。
玻璃銀鏡鏡背漆如CN1235935C所公開的《鏡背金屬鍍層保護涂料用改性干性油醇酸樹脂及其幕淋涂料》,是一種丙烯酸改性干性醇酸樹脂后,再用環氧樹脂改性,雖然該鏡背漆的附著力很好,但該鏡背漆的耐腐蝕性和耐三氯化鐵的性能和硬度一般。
玻璃銀鏡鏡背漆如CN100372899C所公開的《鏡背漆樹脂及其幕淋涂料》,是一種丙烯酸改性中油度醇酸樹脂,再用TDI改性的樹脂,雖然制成的漆膜具有快干、硬度高以及優良的耐水性,但用該樹脂制備的鏡背漆耐三氯化鐵和耐鹽霧的性能不是很好。
玻璃銀鏡鏡背漆如CN100372900C所公開的《鏡背漆樹脂及其幕淋涂料》,是一種丙烯酸改性中油度醇酸樹脂,再用酚醛樹脂改性,雖然制成的漆膜具有快干、硬度高以及優良的耐水性,但用該樹脂制備的鏡背漆耐三氯化鐵的性能和耐鹽霧性能不是很好。
綜上所述,目前玻璃銀鏡鏡背漆都存在著性能單一,不能滿足玻璃銀鏡的綜合性能的高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改性干性醇酸樹脂及其鏡背幕淋漆。本發明鏡背漆樹脂是一種酚醛改性的干性醇酸樹脂,對金屬銅鍍層的附著力好,又能用催干劑氧化干燥,用這種酚醛改性的干性醇酸樹脂制成的鏡背漆漆膜能耐水、耐化學、耐腐蝕、耐二甲苯擦拭;而且玻璃銀鏡的后期加工性好。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所涉及的改性干性醇酸樹脂即酚醛改性的干性醇酸樹脂,包含的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含量為:30.0%~51.0%干性油或干性油酸,30.0%~51.0%多元酸,20.0%~41.0%的多元醇,5.0%~20.0%酚醛樹脂,余量為有機溶劑。
本發明上述樹脂用干性油的制法是:將干性油、多元醇和醇解催化劑先醇解然后和多元酸反應后,制得干性醇酸樹脂,該樹脂的酸值低于20.0mgKOH/g,再加入酚醛樹脂反應后,該酚醛改性的樹脂的酸值低于35.0mgKOH/g,用有機溶劑兌稀,固體份重量百分比大于50.0%。
本發明上述樹脂用干性油酸的制法是:將干性油酸、多元醇和多元酸反應后,制得干性醇酸樹脂,該樹脂的酸值低于20.0mgKOH/g,再加入酚醛樹脂反應后,該酚醛改性的樹脂的酸值低于35.0mgKOH/g,用有機溶劑兌稀,固體份重量百分比大于50.0%。
其中:
所述的干性油選用桐油、亞麻油、脫水蓖麻油和豆油的一種或它們的混合物。
所述的干性油酸選用桐油酸、亞麻油酸、脫水蓖麻油酸和豆油酸的一種或它們的混合物。
所述的多元醇選用三羥甲基丙烷、甘油和季戊四醇的一種或它們的混合物。
所述的多元酸選用間苯二甲酸或鄰苯二甲酸。
所述的酚醛樹脂選用松香改性酚醛樹脂、叔丁基苯酚甲醛樹脂和苯基酚甲醛樹脂的一種。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鏡背幕淋漆,包括底漆和面漆,所述的底漆由改性干性醇酸樹脂,顏料,體質顏料,助劑,氨基樹脂,有機溶劑組成。
底漆組分配比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710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