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林可霉素產量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37080.2 | 申請日: | 2008-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5492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7 |
| 發明(設計)人: | 葉蕊芳;王倩;鄭黎;張曉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P19/64 | 分類號: | C12P19/64;C12R1/56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繆利明 |
| 地址: | 200237***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林可霉素 產量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提高林可霉素產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林可霉素(Lincomycin,簡稱LCM)又稱潔霉素,對革蘭氏陽性菌有很好的作用, 它沒有交叉耐藥性而且本身的毒性較低,所以被廣泛應用于由革蘭氏陽性菌引起的疾病, 同時,對革蘭氏陰性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林可霉素及其下游半合成產品稱為林可酰胺 類抗生素,林可酰胺類抗生素已成為臨床應用上主要的抗生素之一。
一般所說的林可霉素是指其A組份,它是由古柯葉液堿PHA(反式-N-甲基-4-正丙 基脯氨酸(PPL))和甲硫林可酰胺MTL(6-氨基-6,8-二脫氧-1-硫代-O-赤式-2-D-半乳糖吡 喃糖苷)兩部分通過肽鍵連接而成的抗生素。如圖1所示,林可霉素A的生物合成途徑分 為兩個分枝,兩個分枝分別生成丙基脯氨酸(PPL)和甲硫林可胺(MTL),其中,丙基 脯氨酸的合成途徑如圖2所示。
國外研究發現,發酵過程中直接添加作為前體的丙基脯氨酸可以提高林可霉素A的產 量而相應減少林可霉素B的產量,但添加其它非前體氨基酸是否會提高林可霉素A的產 量則尚未有相關報道。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發明人在研究提高林可霉素產量的過程中發現,向林可霉素的發酵培養基中 加入脯氨酸和/或丙氨酸,均能提高林可霉素的產量。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林可霉素產量的方法,該方法通過向林可霉 素的發酵培養基中加入脯氨酸和/或丙氨酸來實現。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脯氨酸和丙氨酸的最適添加量、最適添加時間分別為: 60-84h添加0.005-0.01%脯氨酸;0-12h添加0.005-0.01%丙氨酸。
使用本發明提供的方法,通過在發酵培養基中添加在林可霉素合成中不作為前體物質 的脯氨酸和/或丙氨酸,均可明顯提高林可霉素的產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林可霉素A的生物合成途徑。
圖2是丙基脯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徑。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應理解,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 明而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下列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的實驗方法,通常按照常規條件,如《分子克隆:實驗 室手冊》(New?York: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Press,1989)中所述的條件或生產廠 商推薦的條件進行。
在本發明的下述實施例中,使用的林肯鏈霉菌(Streptomyces?lincolnensis)已于2008 年04月25日提交位于武漢大學的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保藏號為 CCTCC?M?208064。
除特別說明外,以下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均為重量比。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發酵培養基的配方為:0.8%(NH4)2SO4,0.8%NaNO3,0.5% NaCl,0.02%K2HPO4,3%黃豆餅粉,0.2%玉米漿,0.8%CaCO3,5%葡萄糖,pH7.0。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林可霉素的效價采用杯碟法進行檢測,中國藥典2005版(二 部)。
實施例1、添加脯氨酸對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影響
1.1、脯氨酸的添加量對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影響
配制林可霉素的發酵培養基,向培養基中分別加入重量比為0.001%、0.005%、0.01 %、0.05%、0.1%、0.2%的脯氨酸,同時以不添加脯氨酸的培養基作為對照,接入林肯 鏈霉菌(Streptomyces?lincolnensis)發酵培養168小時后,取樣測定林可霉素的效價,結 果如表1所示。
表1、脯氨酸的添加量對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影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理工大學,未經華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708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