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玻璃硅核殼化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36242.0 | 申請日: | 2008-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503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如燕;孫可偉;潘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華威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3C17/22 | 分類號: | C03C17/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葆芳 |
| 地址: | 200000上海市黃***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玻璃 硅核殼 化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玻璃顆粒表面預處理方法,具體說,是涉及一種玻璃硅核殼化工藝。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鋁韌性好但硬度低,玻璃硬度高但具有脆性,如果將兩者結合制成玻璃/鋁基復合材料,其中玻璃既是分散相又是增強相,則能使兩者性能揚長避短:既能保留鋁韌性好的優點,又能克服鋁硬度低的缺點;既能保留玻璃硬度高的優點,又能克服玻璃脆性的缺點,可以代替木材、鋼材、塑料,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目前廢鋁制品已形成龐大的污染源,給環境保護帶來很大困難;另外,廢玻璃制品占居民垃圾的比例也不容忽視,處理不當不但會傷害人畜,也是極大的資源浪費。如果將廢鋁和廢玻璃制成玻璃/鋁基復合材料,則可以解決兩大難題,使這兩類再生資源的價值倍增,具有明顯的社會、經濟、環境三大效益。但玻璃和鋁屬于不浸潤體系,要改善兩者的浸潤性、取得較好的界面效應以制取玻璃/鋁基復合材料,必須對玻璃顆粒表面進行預處理。如何對玻璃顆粒表面進行預處理,能使其與鋁之間有良好的浸潤性,目前還未見有關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玻璃硅核殼化工藝,以對玻璃顆粒表面進行預處理,使其與鋁之間有良好的浸潤性,滿足制備玻璃/鋁基復合材料要求,填補現有技術的空白。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本發明提供的玻璃硅核殼化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玻璃顆粒放入硅核殼化設備中,由下向上通入氮氣,調節氮氣流量,使玻璃顆粒呈懸浮流動狀態;
2)將硅烷從下部通入,控制通入速率為10~100l/s,以使其在低溫區能與懸浮流動的玻璃顆粒充分混合、接觸;
3)繼續通入氮氣,使玻璃顆粒與硅烷一起進入高溫區;
4)在高溫區保溫反應1~30分鐘,即形成玻璃硅核殼化結構。
所述硅烷為5%SiH4,由N2稀釋而成,所述百分比為體積分數。
所述玻璃顆粒可由廢玻璃經清洗、曬干、球磨、篩分制得,所述廢玻璃來源于生活廢棄物中的碎玻璃、玻璃瓶或建筑廢棄物中的玻璃門窗。
本發明提供的玻璃硅核殼化工藝,是利用普氮作載氣,使硅烷與懸浮流動的玻璃顆粒充分混合、接觸,并一起進入高溫區;在高溫區硅烷分解成活性較大的原子硅,沉積在玻璃顆粒表面,從而形成高熔點的硅核殼化結構。用本發明所述工藝對玻璃顆粒表面硅核殼化預處理后,可以使其和鋁取得較好的界面效應和浸潤性,能滿足制備玻璃/鋁基復合材料要求,填補了現有技術的空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完整的說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的玻璃硅核殼化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玻璃顆粒放入硅核殼化設備中,由下向上通入氮氣,調節氮氣流量,使玻璃顆粒呈懸浮流動狀態;
2)將硅烷從下部通入,控制通入速率為10~100l/s,以使其在低溫區能與懸浮流動的玻璃顆粒充分混合、接觸;
3)繼續通入氮氣,使玻璃顆粒與硅烷一起進入高溫區;
4)在高溫區保溫反應1~30分鐘,即形成玻璃硅核殼化結構,在玻璃顆粒表面包裹上了一層硅。
所述硅烷為5%SiH4,由N2稀釋而成,所述百分比為體積分數。
經化學分析可知:硅核殼化玻璃的硅含量達36.44Wt%,而普通玻璃硅含量為17.31Wt%。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的玻璃硅核殼化工藝中的玻璃顆粒由廢玻璃經清洗、曬干、球磨、篩分制得,所述廢玻璃來源于生活廢棄物中的碎玻璃、玻璃瓶或建筑廢棄物中的玻璃門窗,其余內容與實施例1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華威環保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華威環保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624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輸入裝置
- 下一篇:水性底層涂料組合物、以及采用該組合物的涂飾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