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可調(diào)式椎間融合器及其把持器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036042.5 | 申請日: | 2008-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896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24 |
| 發(fā)明(設計)人: | 葉曉健;張樺;李家順 | 申請(專利權)人: | 葉曉健;張樺;李家順 |
| 主分類號: | A61B17/70 | 分類號: | A61B17/70;A61F2/44;A61B17/8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振英 |
| 地址: | 200433上海市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調(diào)式 融合 及其 把持 | ||
1、一種可調(diào)式椎間融合器,形似空心六面體,其特征在于由后支撐段(1)、連于后支撐段四角的四條扁方形肢體(2)和置于由四條扁方形肢體圍成的空心內(nèi)腔的螺栓(3)組成,四條扁方形肢體(2)與椎板接觸的上下兩面全程設有倒齒狀或三角形凸起(2.1),肢體富有彈性,向內(nèi)合攏,使后支撐段(1)和四條肢體(2)的組合形似抓手,其四條肢體構成的內(nèi)腔(2.2)呈圓錐狀,前端小后端大,設有內(nèi)螺紋,該內(nèi)螺紋與置于該腔內(nèi)的螺栓(3)的外螺紋匹配,肢體前端(2.3)邊角圓鈍,四條肢體相鄰間距等同,相鄰肢體間呈U形鏤空;融合器后支撐段端面(1.1)呈四方形,中央有一個八面體凸起(1.2),猶如后支撐段四方形端面的四個角各被切除一個三角體而形成,后支撐段端面(1.1)連同八面體凸起(1.2)的中央為中央圓孔(1.3),中央圓孔(1.3)設有內(nèi)螺紋;螺栓(3)為一空心圓柱體,前端略細于后端,設有外螺紋,前端(3.1)封閉,內(nèi)腔(3.2)橫截面呈多邊形,以插入與其形狀大小匹配的旋進器。
2.權利要求1所述椎間融合器的把持器,其特征在于由外套筒(4)、內(nèi)套筒(5)和旋進器(6)組成;外套筒(1)為一圓柱狀空心管,內(nèi)徑同融合器八面體凸起的中央圓孔(1.3),其前端為銜接口(4.1),尾端為把持柄(4.2),銜接口(4.1)用于與后支撐段端面的八面體凸起(1.2)套接,周邊膨出呈四方形,四方形的邊長分別與融合器后支撐段端面的四邊持平,其四個角伸出四個三角體爪(4.3),使銜接口的內(nèi)腔與八面體凸起(1.2)匹配,將銜接口(4.1)套接于八面體凸起(1.2)時,八面體凸起(1.2)的其中四個面分別相間嵌合于四個三角體爪(4.3)之間;內(nèi)套筒(5)置于外套筒(4)內(nèi),為一圓柱狀空心管,外徑與外套筒的內(nèi)徑匹配,前端為螺紋段(5.1),其外螺紋與中央圓孔(1.3)的內(nèi)螺紋匹配,尾端為旋柄(5.2),用于將前端的螺紋段(5.1)旋入中央圓孔(1.3),并把外套筒(4)牢固地卡在融合器上;旋進器(6)為一圓柱形實心棒,置于內(nèi)套筒(5)內(nèi),外徑與內(nèi)套筒的內(nèi)徑匹配,前端(6.1)呈多邊形,與螺栓的多邊形內(nèi)腔(3.2)匹配,尾端為手柄(6.2),旋進器(6)用于將螺栓(3)從融合器四條扁方形肢體構成的內(nèi)腔(2.2)的后端旋向前端,使四條扁方形肢體逐漸被撐開,調(diào)節(jié)前支撐段的高度和寬度,直至達到手術預期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葉曉健;張樺;李家順,未經(jīng)葉曉健;張樺;李家順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6042.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