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低碳速熔的鋼包精煉渣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35022.6 | 申請日: | 2008-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4502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30 |
| 發明(設計)人: | 黃宗澤;薛新楊;林鋼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C7/076 | 分類號: | C21C7/07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東信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楊丹莉 |
| 地址: | 2019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低碳速熔 鋼包 精煉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低碳鋼的鋼包爐精煉技術,特別屬于低碳鋼在鋼包精煉爐精煉的鋼包精煉渣,該鋼包精煉渣具有很低的碳含量,可以減少鋼包精煉過程對鋼水的增碳,同時具有低的熔點,可以在鋼包精煉過程快速成渣,使熔渣具有良好的流動性。
背景技術
鋼包精煉爐(即LF)是具有電極加熱裝置的精煉設備,其精煉過程具有通電加熱使鋼液升溫以及造渣精煉使鋼液脫氧、脫硫、去夾雜、合金化等功能。LF精煉過程采用電極加熱會造成鋼水增碳,使得超低碳鋼(50ppm以下碳含量)的碳成分超出范圍。造成LF精煉過程鋼水增碳的原因有電極在加熱過程中的熔損、鋼水合金化帶入的碳造成的鋼水增碳、鋼包精煉渣等在精煉過程造成的鋼水增碳等。鋼包精煉渣等在精煉過程造成的鋼水增碳有時高達30ppm-50ppm,是超低碳鋼精煉過程所無法容忍的。因此,一般的超低碳鋼都不經過LF精煉處理。如果解決了超低碳鋼在LF精煉過程的增碳問題,無疑使超低碳鋼多了一種精煉手段,還可以充分發揮LF精煉過程對鋼水脫硫的優勢。這對采用電爐-VD真空脫碳-LF鋼包精煉工藝流程實現無取向硅鋼這種超低碳、超低硫鋼的生產非常有益。
目前,國內外在本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還未見報道。以鋼包渣和精煉為關鍵詞進行了國內外專利查詢。相關的國內專利有46項,其中36項涉及渣鋼分離方法、鋼包扒渣裝置、加熱鋼包爐、鋼包襯涂料、浸漬管等設備發明以及不銹鋼、軸承鋼、易切削鋼等含碳高的鋼種的精煉工藝,與本發明沒有聯系;有10項專利涉及精煉過程鋼包渣的還原和改質,但未對渣中碳含量提出控制,有的應用于低碳鋼和中、高碳鋼的精煉處理,采用的渣組成以及應用方法與本發明有明顯不同。國外專利檢索有15項相關專利,其中有三項是關于不銹鋼精煉方面的,其熔渣堿度控制在1.5-1.8之間,與本發明明顯不同;還有四項是關于高碳鋼、簾線鋼以及未脫氧鋼水的精煉處理,主要是為了夾雜物變性以及鋼水脫氧,與本專利有明顯的差別;另有兩項是關于鐵水脫硫處理的,與本發明沒有聯系;一項是向鋼包頂渣中加入鋁鐵合金進行脫硫的方法,未涉及熔渣的內容;一項是在RH真空脫氣裝置中噴入粉劑對鋼水進行脫硫處理,與本技術有明顯不同;一項是關于在LF進行扒渣操作,并對渣進行循環利用的專利,與本技術沒有聯系;一項專利是為了保護LF精煉爐鋼包渣線耐火材料而設計的鋼包渣,與本技術的目的明顯不同;專利號為JP2001040430的日本專利“ACTIVE?SLAG-MAKING?MATERIAL”通過向CaO中加入5%-60%的鋁灰以獲得活性高的精煉渣系用于鋼水的脫硫精煉過程,可以實現快速成渣,但未涉及其它組成的權利要求,與本技術沒有沖突。專利號為KR2001037012的韓國專利涉及短流程鋼廠的鋼水脫硫,其方法是在出鋼過程采用鋼包吹氬促進CaO和Al2O3比例為1.5-1.7的渣系快速熔化均勻,達到脫硫的目的,沒有涉及熔渣的其它組成。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低碳速熔的鋼包精煉渣,該鋼包精煉渣能夠減少鋼包精煉過程對鋼水的增碳,能夠有效實現鋼包精煉過程對鋼水深脫氧和脫硫,能去除鋼中夾雜物。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一種低碳速熔的鋼包精煉渣,其化學成分重量百分配比為:CaO:55~68wt%,SiO2:3~8wt%,Al2O3:5~12wt%,CaF2:6~18wt%,Ca-Si:2~5wt%,Al:3~7wt%,MgO:2~5wt%,H2O≤0.2wt%,C≤0.015wt%。
所述精煉渣為顆粒狀混合料。
所述精煉渣的粒度為3~15mm。
CaO:粉劑中CaO是鋼水脫硫反應的主要組成元素,鋼中硫的去除主要通過以下反應:CaO+[S]=CaS+[O]
即通過粉劑或渣料中的CaO組分與鋼中溶解的硫反應去除。因此,必須保證其含量達到一定的比例。由上述反應可見,要使反應向鋼液脫硫方向進行,需要保證鋼水中的氧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即鋼水氧含量越低,越利于脫硫反應的進行。
Al、Ca-Si:低碳速熔的鋼包精煉渣含有部分金屬鋁和硅、鈣合金,確保鋼水深度脫氧的情況下進行脫硫處理,其脫氧產物也進入熔渣中,其脫氧反應為:
Al+[O]=(Al2O3)
Si+[O]=(SiO2)
Ca(g)+[O]=(CaO)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502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