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漁用小規格高強聚乙烯管形編繩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34165.5 | 申請日: | 2008-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25854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09 |
| 發明(設計)人: | 石建高;陳雪忠;王魯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D07B1/04 | 分類號: | D07B1/04;D04C1/12;A01K63/00;A01K7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東方易知識產權事務所 | 代理人: | 歐陽俊立 |
| 地址: | 20009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漁用小 規格 高強 聚乙烯 管形編繩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漁用管形繩索。
背景技術
繩索是漁業、船舶和軍事等領域廣泛使用的材料。按結構,繩索 可分為捻繩和編繩;而編繩按結構又可細分為管形編繩和八股編絞 繩。管形編繩是指由若干繩股有規律編織成管狀結構的繩索;其中, 在管形編繩中央部位配置的填充物的稱為繩芯,包裹在繩芯外管狀結 構的繩股編織層稱為管形編繩面子。管形編繩是重要漁用繩索材料, 其分類方法很多,按中央部位有無填芯分為有芯管形編繩和無芯管形 編繩;按股數分為4股管形編繩、6股管形編繩和8股管形編繩等; 按制繩用基體材料分為聚乙烯管形編繩、聚酰胺管形編繩及聚酯管形 編繩等;按強度分為普通管形編繩和高強管形編繩。隨著編繩機工業 的發展,管形編繩以其高強、耐磨、結構緊湊和有結網片網目尺寸穩 定等優勢,逐漸在現代漁業中取得一席之位。直徑4mm~8mm之間的 小規格16股管形編繩是國內外大型拖網漁業中使用較廣的有結網片 材料,此外,它也用作養殖網箱綱繩或各類漁具綱索。當前漁用管形 編繩加工生產中,在編繩的中心一般不充填繩芯,這導致所有繩股在 外力作用時易發生繩索變形現象,降低了漁業的安全性;此外,在現 行漁用聚乙烯管形編繩加工企業中,編繩用單絲為普通聚乙烯單絲、 編繩工藝也較為單一;而聚乙烯單絲作為管形編繩的繩索基體材料, 目前主要是經傳統熔融紡絲工藝制成的,普通聚乙烯單絲優等品斷裂 強度標準指標為5.60cN/dtex,而采用自增強工藝生產的漁用高強聚 乙烯單絲,其斷裂強度高達7.24cN/dtex。普通聚乙烯單絲強度較低, 其編織的管形編繩的強力也較低。編繩工藝(如繩芯公稱直徑、繩芯 用絲數量、螺距、繩股張力、繩股數量和繩芯有無等)直接關系到繩 索的物理性能,若加工工藝不完善,將會嚴重影響繩索的物理機械性 能,因此,現有漁用小規格聚乙烯管形編繩加工中尚不采用以漁用高 強聚乙烯單絲、特殊管形編繩工藝加工的漁用小規格高強聚乙烯管形 編繩,而漁用小規格高強聚乙烯管形編繩加工方法也就成了現有技術 領域(捕撈技術領域)長期懸而未決的技術難題。漁用小規格高強聚 乙烯管形編繩適應了我國現代漁業的發展需要,提高了我國漁用小規 格聚乙烯管形編繩的外觀、性價比、截面圓度、力學性能、有結網片 的結牢度、結構穩定性、單絲的強度利用率及漁用適配性,有利于我 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漁用小規格高強聚乙烯 管形編繩加工方法,在不增加管形編繩公稱直徑的情況下提高漁用小 規格高強聚乙烯管形編繩的外觀、性價比、截面圓度、力學性能、有 結網片的結牢度、結構穩定性、單絲的強度利用率及漁用適配性,以 滿足我國現代漁業大型化、現代化及深水作業特殊化的需要。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采用漁用高強聚乙烯單絲,筒裝漁用高強聚乙 烯單絲按繩股或繩芯用絲數量進行分絲,從而獲得繩股或繩芯用絲; 使繩股或繩芯用絲保持大小一致的張力在繞管機上繞于編織筒管上, 從而獲得繩股或繩芯編織筒管;再按管形編繩工藝要求,搭配好螺距 及其對應的卷取齒輪;其特征是由管形編繩公稱直徑乘以繩芯用經驗 系數來確定繩芯公稱直徑,繩芯用經驗系數采用0.978~0.983,繩芯 用絲根數采用偶數;由繩芯公稱直徑結合繩芯用絲經驗系數確定繩芯 用絲數量,繩芯用絲數量=(繩芯公稱直徑÷單絲直徑)2×繩芯用絲經驗 系數,繩芯用絲經驗系數采用0.240~0.260;由管形編繩公稱直徑乘 以螺距經驗系數來確定螺距,螺距經驗系數采用6.784~7.040;繩股 數量采用16股;由編繩公稱直徑結合繩股用絲數量經驗系數確定繩 股用絲數量,繩股用絲數量=(編繩公稱直徑÷單絲直徑)×繩股用絲數 量經驗系數,繩股用絲數量經驗系數采用0.250~0.350;管形編繩中 央部位填芯;編繩橫截面為圓形;將繩股編織筒管置于16錠編繩機 的筒管錠上,填芯用繩芯編織筒管置于編繩機下部的鐵錠上,繩芯編 織筒管上的單絲從編繩機下部的中央孔內引入,并從編織導紗孔引 出;開機編織,編織時保持各繩股間的張力平衡,繩股與繩股之間相 互交叉編織成管形編繩面子,繩芯則充填在管形編繩的中央;最后將 編織成型的管形編繩從編繩機上引出,并纏繞于卷取輥上,織成漁用 小規格高強聚乙烯管形編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416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