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補料稱重計量控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33769.8 | 申請日: | 2008-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1491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26 |
| 發明(設計)人: | 張嗣良;杭海峰;張恂;唐寅;張明;王公先;馬文峰;麻連登;何翌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國強生化工程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G13/02 | 分類號: | G01G13/02;G01G13/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吳寶根 |
| 地址: | 200051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稱重 計量 控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流體補料計量控制裝置,尤其是涉及發酵過程控 制的精確流體補料稱重計量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計量裝置分連續式計量和離散式計量。連續式計量采用電 磁流量計,質量流量計等進行計量,精度較高,但價格較貴,如料液 中有氣泡等則會降低精度,特別是在發酵行業中,還必須使用價格昂 貴的連續調節閥。
離散式計量的“計量杯式”以“三閥系統”為代表,(見圖1),計量 杯式已在制藥行業推廣應用多年,取得較好的效果,但由于補料的計 量是以杯的容積為單位計算的,由于發酵過程中罐壓、起泡等多種因 素的影響使得以杯數作為計量的單位缺乏準確性。“三閥系統”如附 圖1所示。V3中部有個大膜片,可以向左右移位;當它鼓出時,右 邊空腔形成負壓,使料吸進(此時單向閥V1打開,V2關閉);隨后 V3的膜片向左復位且V1關閉,V2打開,同時把料液擠出,補進發 酵罐;周而復始,完成補料動作。理論上認為每次吸進的料都是相同 的,只要知道動作的次數,就可以知道補料量了,但實際使用時,由 于進、出口的壓力,料液中的空氣、泡沫等影響,計量精度較低。
在生物發酵行業中,發酵過程的優化,特別是以細胞代謝流為核 心的發酵過程優化中,物質流的控制直接影響到發酵最終結果。
然而,物質流的控制,首先要有高精度的補料計量系統。現有的 補料計量系統計量精度無法適應發酵過程的優化。在小試、中試實驗 中,補料計量的精度直接影響到發酵工藝放大的準確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補料計量控制裝置的計量控制精度較低的缺陷,本發明 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精度的補料稱重計量控制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補料稱重計量控制裝置,它包括補料 杯、閥門系統、發酵罐、補料罐,其特點是,它還包括:
一個稱重系統,該稱重系統包括稱重傳感器、懸臂、固定支架、 補料杯。稱重傳感器通過懸臂與支架相連,補料杯與稱重傳感器相連, 通過稱重傳感器稱出補料杯內的補料重量。
一個電子監控系統,它包括輸入/輸出模塊、報警及顯示模塊、 鍵盤鼠標觸模屏、比較器、給定器、CPU和補料速率控制器。
所述的補料杯上端通過軟管與補料罐的管路和進料閥門、進汽閥 門相連,以實現進料和進汽消毒的功能,補料杯上端還通過軟管與發 酵罐排氣管道和與發酵罐排氣管道連接的閥門相連,該閥門開啟后補 料杯內的壓力與發酵罐的壓力平衡,保證料液靠位差流入發酵罐;補 料杯的下出口通過軟管與發酵罐的管道和補料閥門相連,以完成向發 酵罐內補料。
所述的補料杯與稱重傳感器相連,稱重傳感器通過懸臂與支架相 連,通過稱重傳感器稱出補料杯內的補料重量。
所述的監控系統,它將由稱重傳感器檢測到的補料稱量結果通過 輸入/輸出模塊中的A/D轉換模塊傳送到比較器與給定器送來的給定 值相比較,通過補料速率控制器在CPU中修訂補料量的偏差,該偏 差值通過D/A轉換模塊控制開啟相應的閥門進行補料。
由于本發明是通過稱重裝置來補料量的,因此,本發明的有益效 是補料精確度高達0.5%,為發酵過程優化及放大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附圖說明
圖1為三閥系統示意圖;
圖2為補料稱重計量控制裝置系統原理圖;
圖3為補料稱重計量控制裝置電氣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結構及特點所在,舉以下實例并結合附圖 說明如下:
一種補料稱重計量控制裝置,如附圖2、圖3所示,它包括補料 杯13、閥門系統、發酵罐1、補料罐23,其特點是,它還包括:
一個稱重系統,該稱重系統包括稱重傳感器24、懸臂25、固定 支架9、補料杯13,稱重傳感器24通過懸臂25與支架9相連,補料 杯13與稱重傳感器24相連,通過稱重傳感器24稱出補料杯13內的 料液重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國強生化工程裝備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國強生化工程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376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