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臨界放電間隙的測量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33734.4 | 申請日: | 2008-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29622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30 |
| 發明(設計)人: | 郭常寧;劉剛;趙曉明;裴景玉;倪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3Q15/22 | 分類號: | B23Q15/22;B23H1/00;G01B5/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達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錫麟;王桂忠 |
| 地址: | 20024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臨界 放電 間隙 測量方法 | ||
1.一種臨界放電間隙的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使工件平面與XOY保持平行并夾緊,將電極與工件在A點接觸感知,設定此接觸A點的坐標位置為零即Z=0;然后使電極沿Z軸回退Lmm至坐標位置B點,該B點為在電極與工件兩端施加開放電壓后,不產生放電的位置,此時,啟動加工程序,使用放電加工機床沿Z軸方向,從B點向下自動加工一個最小距離ΔZmm;加工結束后,電極自動回退至B點,此時觀察A點處是否有放電痕,如有,則電極與工件表面的距離Z=Lmm-ΔZmm即為臨界放電間隙,如果沒有放電痕,將加工程序中加工距離設定為2×ΔZmm;然后重復上述加工過程,若在第n次工件表面上第一次觀察到放電痕時,則臨界放電間隙為:Lmm-n×ΔZ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臨界放電間隙的測量方法,其特征是,將上述加工方向Z坐標改變為X坐標,ΔZ換成ΔX,重復第一步操作,進行X方向的臨界放電間隙測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臨界放電間隙的測量方法,其特征是,將上述加工方向Z坐標改為Y坐標,ΔZ換成ΔY,重復第一步操作,進行Y方向的臨界放電間隙測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臨界放電間隙的測量方法,其特征是,最小距離ΔZmm由機床精度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3734.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