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疊層母排表面絕緣結構無效
申請號: | 200810033690.5 | 申請日: | 2008-02-19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5225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7 |
發明(設計)人: | 龔莉;宋吉波;高乾;康守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新時達電氣有限公司;上海辛格林納新時達電機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H02B1/20 | 分類號: | H02B1/20;H01B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美強 |
地址: | 201802***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疊層母排 表面 絕緣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直流母排的固定連接結構,尤其涉及該連接結構中表面絕緣結構。
背景技術
為了減小直流母線寄生電感,獲得更高的可靠性,很多電氣產品采用了疊層母排技術。疊層母排將上下導體板中間夾放絕緣層粘合壓緊,在母排表面加工出連接孔或引出連接端子,同外部電路相連。由于母排內部由絕緣膠密封,因此不需考慮爬電,但表面連接端子10若距離太近(如圖1所示),達不到規定的爬電距離,就會帶來爬電的危險。然而大多數情況下表面連接端子的距離限于電子元器件布局和空間尺寸要求而不便于調整。
發明內容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疊層母排表面絕緣結構,旨在解決上述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包括:上部導體和下部導體,在其中間有內絕緣層,兩導體外側分別有上絕緣層和下絕緣層;在所述的上絕緣層和下絕緣層之間有一對端子;還包括在一對端子之間一個以上的絕緣隔離機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增大了表面端子間的爬電距離,提高了疊層母排的電氣安全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表面連接端子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原理圖;
圖4為采用本發明的結構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由圖2、圖4可見:本發明包括:上部導體5和下部導體7,在其中間有內絕緣層6,兩導體外側分別有上絕緣層4和下絕緣層8;在所述的上絕緣層4和下絕緣層8之間有一對端子10;還包括在一對端子10之間一個以上的絕緣隔離機構20;
所述的絕緣隔離機構20安置在上絕緣層4上或者在下絕緣層8上或者在上絕緣層4上和下絕緣層8上;
所述的絕緣隔離機構20包括一個脊狀折疊部件1;所述的脊狀折疊部件1兩端通過一個U形固定支架3與上絕緣層4或者下絕緣層8或者上絕緣層4和下絕緣層8固定;在脊狀折疊部件1內插入絕緣插片2。
由圖1與圖3對比可知:兩個導體的外部連接端子之間沿外層絕緣表面的爬電路徑為虛線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現有結構的爬電路徑為兩端子間的直線,而本發明的爬電距離增加了沿脊狀折疊經過的路徑。因此,本發明可以通過調整脊狀折疊的高度和數量來達到產品所要求的爬電距離。
由圖4可見:采用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包括:上部導體5和下部導體7,在其中間有內絕緣層6,兩導體外側分別有上絕緣層4和下絕緣層8,母排的內部縫隙與邊緣均用絕緣膠密封,以保證可靠絕緣。在上絕緣層4上做脊狀折疊1,為保證母排層壓后脊狀折疊能回復豎直,層壓后在脊狀折疊處插入絕緣插片2,插片的兩端加工出小豁口,插入U形固定支架3的條狀孔中以實現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新時達電氣有限公司;上海辛格林納新時達電機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新時達電氣有限公司;上海辛格林納新時達電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369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