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機單雙層混合線圈下線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33603.6 | 申請日: | 2008-0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8667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15 |
| 發明(設計)人: | 劉憬奇;姚鵬;吳艷紅;胡春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電科電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15/06 | 分類號: | H02K15/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白璧華 |
| 地址: | 20006***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機 雙層 混合 線圈 下線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機單雙層混合線圈下線工藝,屬于電機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電機是目前世界各國進行機電能量轉換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裝置,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屬于量大面廣的產品。
隨著電機導線材料在電機綜合成本中的比重不斷增加,加上各國均在電機的性能指標(如效率等)上的要求有所提高,因此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性能的各種繞組設計層出不窮,單雙層混合式繞組就是其中之一。它不僅保留了雙層繞組短距后能夠削弱諧波磁動勢、改善起動性能的優點,又具有單層繞組無需層間絕緣、槽滿率較高、線圈數量少等優點,而且可以節省用料,提高效率。
以三相18槽2極單雙層繞組為例(見附圖1),說明在以往的單雙層混合線圈下線工藝中存在的問題。
①假設第8、9槽為選定的起嵌槽,將第一個線圈組(由大、小線圈各一構成一個線圈組)的兩個下層線圈邊分別嵌入第8槽和第9槽,其上層邊暫時吊起不嵌(注:嵌入第9槽中的是單層線圈邊,由于該線圈邊端部是被壓在其他線圈下面的,因此也稱下層邊)。
②空一槽,把第二個線圈組的兩個下層邊分別嵌入第11、12槽,其上層邊暫時也吊起不嵌。
③再空一槽,把第三個線圈組的兩個下層邊分別嵌入第14、15槽,并將小線圈的上層邊按照跨距γ=1-7,嵌入第8槽(雙層槽中,嵌入上層邊前,應先放好層間絕緣),大線圈的上層邊嵌入第7槽。
④按照隔一個槽嵌入一組線圈的規律,嵌完其余線圈。
⑤最后把吊起邊依次分別嵌入第1、2、4和第5槽。
⑥同相線圈組之間“反串”連接。
綜上所述,由于雙層線圈需要將所占槽全部填滿,在相與相繞組之間存在交叉,下線時必須將單雙層線圈中的雙層線圈吊起,而且有幾個雙層線圈就要吊起幾個,生產時既影響質量,又影響生產速度,所以使用范圍受到很大限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機單雙層繞組下線新工藝,本工藝采用“相”與“相”分別下線,解決了相與相單雙層線圈之間存在交叉的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采用“相”與“相”分別下線的新工藝,其步驟是:即先把一相全部下到槽的下層邊(該相單層大線圈將所占槽全部填滿),中間一相分別放所占空槽的下層邊和與前面一相相遇時放在上層邊(該相單層大線圈也將所占槽全部填滿),最后一相則全部下到所占槽的上層邊(該相單層大線圈將所占槽全部填滿);無論電機有幾個線圈組,均按照相的順序依次嵌完,沒有吊起線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已在部分樣機試制中得到驗證,證明不僅可以節約材料用量,而且可以同時提高電機性能,提高生產效率,是一種很好的下線新工藝,必將產生經濟效益。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比較詳細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電機單雙層繞組下線工藝展開圖;
圖2為本發明的電機單雙層繞組下線工藝展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這是現有技術的電機單雙層繞組下線工藝展開圖。
如圖所示,①假設第8、9槽為選定的起嵌槽,將第一個線圈組(由大、小線圈各一構成一個線圈組)的兩個下層線圈邊分別嵌入第8槽和第9槽,其上層邊暫時吊起不嵌(注:嵌入第9槽中的是單層線圈邊,由于該線圈邊端部是被壓在其他線圈下面的,因此也稱下層邊)。
②空一槽,把第二個線圈組的兩個下層邊分別嵌入第11、12槽,其上層邊暫時也吊起不嵌。
③再空一槽,把第三個線圈組的兩個下層邊分別嵌入第14、15槽,并將小線圈的上層邊按照跨距γ=1-7,嵌入第8槽(雙層槽中,嵌入上層邊前,應先放好層間絕緣),大線圈的上層邊嵌入第7槽。
④按照隔一個槽嵌入一組線圈的規律,嵌完其余線圈。
⑤最后把吊起邊依次分別嵌入第1、2、4和第5槽。
⑥同相線圈組之間“反串”連接。
參照圖2,這是本發明的電機單雙層繞組下線工藝展開圖。
如圖所示,①先下U相所占各槽線圈:假設第8、9槽為選定的起嵌槽,將第一個線圈組(由大、小線圈各一構成一個線圈組)的兩個線圈邊分別嵌入第8槽和第9槽的下層邊,其另一邊分別嵌入第1槽和第2槽的下層邊(注:嵌入第9槽中的是單層線圈邊,由于該線圈邊端部是被壓在其他線圈下面的,因此也稱下層邊);U相另一個線圈組的兩個線圈邊分別嵌入第10槽和第11槽的下層邊,其另一邊分別嵌入第17槽和第18槽的下層邊。至此U相全部嵌完,全部位于槽的下層邊(該相單層大線圈將所占槽全部填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電科電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電科電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360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漁用腸溶口服疫苗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電路板電性連接墊的導電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