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從茼蒿中提取黃色素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32466.4 | 申請日: | 2008-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1542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09 |
| 發明(設計)人: | 代光輝;胥荻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9B61/00 | 分類號: | C09B61/00;A23L1/27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達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錫麟;王桂忠 |
| 地址: | 20024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茼蒿 提取 黃色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食品技術領域的食用色素提取方法,具體是一種從茼蒿中提取黃色素的方法。
背景技術
食用色素通常分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兩大類?;瘜W合成色素由于其具有色澤鮮艷、性質穩定、著色力強、堅牢度大、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諸多優點,迅速得到推廣與應用。然而化學合成色素多數屬于煤焦油或苯胺色素,不但沒有營養價值,而且絕大多數對人體有害。近年來,國內外陸續發現化學合成色素的毒害作用不僅表現為一般毒性和致瀉性,有些品種還具有致癌性。目前,合成色素中的很多品種被相繼禁止使用,其余尚可使用的種類,其用量及使用范圍也都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在歐美等經濟發達國家已經明令禁止在食品、藥品中使用化學合成色素。
天然食用色素是源于天然資源的食用色素,是從果蔬、動物及礦物質中提取得到或天然存在色素的合成復制品。天然食用色素營養價值較高,易于吸收,本身兼具一定保健功能,對于癌癥、心臟病、眼科疾病等具有很好的預防效果。并且環境兼容性好,無毒無害。但天然色素的傳統提取工藝不適合現代工業的要求,無法大量生產。
茼蒿(Chrysanthemum?cornarium)為菊科植物,其根、莖、葉、花都可作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卜素及多種氨基酸,有清血、養心、降壓、潤肺、清痰、穩定情緒、防止記憶力減退的功效。茼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揮發油,有助于寬中理氣,消食開胃,并且其所含粗纖維有助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達到通腑利腸的目的。幼苗或嫩莖葉供生炒、涼拌、做湯等食用。茼蒿黃色素主要分布在花中,含量較高。
經對現有的技術文獻檢索發現,中國專利公開(公告)號:CN101054474,專利名稱“茼蒿天然食用色素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該方法用沸水提取茼蒿干花中的色素,色素結構易被高溫破壞,簡單過濾干燥所得粉劑雜質較多,純度不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從茼蒿中提取黃色素的方法。本發明提取過程中能保證色素結構穩定,去除大量雜質,同時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得率高等優點。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新鮮茼蒿晾干,加入蒸餾水,浸提,過濾,獲得粗提液;
第二步,在粗提液中加入等量乙醇,混合均勻后靜置,離心,取上清液;
第三步,將上清液減壓濃縮至浸膏狀;
第四步,在浸膏中加入蒸餾水溶解,用大孔吸附樹脂吸附,用大量蒸餾水洗脫后用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至干,即得茼蒿黃色素。
所述第一步中,蒸餾水的加入量為茼蒿重量的20-40倍。
所述的浸提,浸提溫度為30-50℃,浸提次數為2-3次,浸提時間為5-8小時。
所述的乙醇,其濃度為60%-90%。
所述第二步中,靜置時間為24小時以上。
所述第三步中,減壓濃縮為將溶液抽真空減壓到-0.1個大氣壓,置于50℃以下的旋轉水浴,使溶液得到濃縮。
所述的大孔吸附樹脂,為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華震科技有限公司根據企業標準生產的HZ818型,HZ841型,HZ820型。
所述的大孔吸附樹脂,用量是濃縮液干物質的質量的150倍以上。
所述的大孔吸附樹脂,其吸附時間為24小時以上。
所述的乙醇洗脫液,其濃度為70%-95%。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如下優點:本發明方法中全過程采用50℃及以下的溫度,避免色素結構被超過60℃的高溫破壞;制得的色素經過精制,除去了茼蒿中85%-97%的糖類和蛋白質,純度為90%以上,得率達到5%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實施例1
取茼蒿晾干,稱取10g,加入400ml水,于50℃下浸提8小時,重復3次,過濾,濾液合并,在濾液中加入90%乙醇1000ml,靜置24小時,離心,取上清液于45℃減壓濃縮回收溶劑得浸膏2.0g,用100ml蒸餾水溶解浸膏,用300gHZ818型大孔樹脂吸附24小時,用1000ml蒸餾水洗脫后用1000ml95%乙醇洗脫,將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至干,得茼蒿色素0.61g。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246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人值守綜合柜員系統
- 下一篇:一種鋰離子電池的包裝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