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去除魚池可沉淀顆粒物的方法及一種魚池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32440.X | 申請日: | 2008-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1501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09 |
| 發明(設計)人: | 倪琦;劉晃;吳凡;宿墨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1/00 | 分類號: | C02F1/00;C02F1/3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妙春 |
| 地址: | 200092***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去除 魚池 沉淀 顆粒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去除魚池可沉淀顆粒物的方法,還涉及一種魚池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水資源的日益緊張,循環水養殖系統因養殖密度高、水資源可循環利用而成為減輕環境壓力的有效措施,被人們普遍接受,成為現代水產養殖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在一個養殖系統中,水質的好壞是成功養殖的關鍵之處,對水環境的管理與控制是高密度養殖的核心技術。
在魚池養殖水體這個特定的生態系統中,存在著物質輸入和產出之間的不平衡,投喂的飼料只有少部分被魚類消化吸收,經過魚類的新陳代謝而產生尿、糞等廢物,與未被魚類攝食的剩余飼料一起進入水體中。顆粒物可以被分為可沉淀顆粒物(一般大于100μm)和不可沉淀顆粒物(一般小于100μm)。Harman研究認為絕大部分微小顆粒物尺寸在6~20μm。顆粒物的密度決定了其在水體中的狀態。Chen等研究發現,循環水系統顆粒物平均密度約為1.19g/cm3,而Timmons研究顯示羅非魚養殖中的顆粒物平均密度為1.05g/cm3。據報道,進入水體的魚類代謝產物(含剩余飼料)占到總投餌量的80%左右,殘余飼料和代謝產物在適宜溫度下將會迅速分解。其中大于100μm以上的可沉淀顆粒物占總顆粒物質量的80%,其在養殖水體可能破碎后形成細小顆粒物,從而增加水體中的懸浮顆粒物濃度,對養殖水體產生污染,從而導致水處理工藝的復雜和處理成本的升高。Alabaster、Lloyd和Chen等概括了養殖系統中顆粒物的負面影響,主要包括:直接損壞魚鰓;阻塞生物過濾器;氨化產生氨氮;顆粒物的腐敗消耗水中的溶氧。Enell?and?Lof、Ackefors?and?Enell、Gowen、Gowen?et?al.、Pillay、Costa-Pierce等研究者都認為顆粒物的去除實際上是所有循環水養殖系統水處理設計中的首要目標,及時有效的去除養殖系統中產生的顆粒物,尤其是可沉淀顆粒物質是減少養殖系統水體污染,提高水處理效率的有效途徑。
養殖系統中的顆粒物的去除是一個固液分離的處理過程。在養殖水體中,按照去除方式的不同可劃分為重力分離、過濾和泡沫分離三大去除方式。重力分離是基于沉淀原理,一般包括平流式沉淀、斜管(板)式沉淀和水力分流等;過濾處理是通過篩網和顆粒介質等達到固液分離的效果,有篩濾、顆粒介質過濾和多空介質過濾等多種形式;泡沫分離則是通過顆粒物粘附于氣泡上后達到固液分離目的。
目前,大多數現有的養殖系統并沒有正確評估魚池和排水系統去除顆粒物質的能力。養殖池的凈化和排水系統中顆粒物的傳送是依靠人工沖刷和養殖池的大量換水帶走。這也就意味著養殖系統為顆粒物的去處需要較大的水交換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的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種去除魚池可沉淀顆粒物的方法,以解決現在去除魚池中的可沉淀顆粒物的方法操作繁瑣、能耗高、用水量大的問題。
一種去除魚池可沉淀顆粒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位于所述魚池的池底的出水口的法線為中心軸,驅動所述魚池中的水體圍繞所述中心軸旋轉,使所述池底的可沉淀顆粒物聚集在所述池底的出水口,然后開啟所述出水口排掉所述可沉淀顆粒物。
本發明的目的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種魚池系統,所述魚池系統能實現上述去除魚池可沉淀顆粒物的方法。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達到本發明的目的:
一種魚池系統,包括圓形的魚池,所述魚池包括池底和池壁;在所述池底的中心軸上設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連接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上設置有排水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使所述魚池中的水體圍繞所述池底的中心軸旋轉的水力推進裝置。
池中的水體圍繞所述魚池的中心軸(由于魚池為圓形,魚池的中心軸也即池底的中心軸,池底的中心軸是出水口所在法線中的其中一條豎軸)以一定角速度旋轉流動。魚池中水的流態可以分為主水流和二次流,主水流使水體圍繞魚池的中心軸旋轉,二次流與主水流成90°,二次流是由于沿魚池直徑上線速度的差異加上水體與池底摩擦所形成一種在池底由池壁向池中心的水體附帶運動。二次流沿池壁向下,然后到池底的中部。在二次流的作用下會將分布在池底上的可沉淀顆粒物聚集到池底中心,這樣就可以以較小的水量將可沉淀顆粒物通過池底中心的出水口排出魚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244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纖維機械及自動絡紗機
- 下一篇:在便攜式通信系統中用于遠程控制的設備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