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復相離子-電子混合導體粉體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32387.3 | 申請日: | 2008-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1988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淼;甄強;張旭;丁超;丁偉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35/01 | 分類號: | C04B35/01;C04B35/32;C04B35/622;H01B1/06;H01M4/5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何文欣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離子 電子 混合 導體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1.一種復相離子-電子混合導體粉體材料,其特征在于該混合導體粉體材料第一相為BaCoxFeyNbzO3-δ,即BCFN,x、y、z代表摩爾分數,其中0≤x≤0.9,0≤y≤0.6,0≤z≤0.3,而且0.95≤x+y+z≤1.1;第二相為摻雜物ZrO2、Al2O3或SnO2,其中摻雜物相對于BCFN的質量分數不大于20%。
2.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相離子-電子混合導體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的具體步驟為:
a.BaCoxFeyNbzO3-δ粉體的制備:按上述的BCFN的化學計量比來稱取各所需原料,原料為金屬Ba、Co、Fe、Nb的氧化物、碳酸鹽、草酸鹽或硝酸鹽;把所述的原料用乙醇或水做分散劑球磨混合,混合均勻并干燥后在1000℃-1150℃焙燒10-20小時,再經球磨干燥后即得到BCFN粉體;
b.根據上述的比例,把步驟a所得BCFN粉體和摻雜物ZrO2、Al2O3或SnO2采用干粉過篩混合;或球磨混合1-2小時;得到復相混合導體粉體材料。
3.一種復相離子-電子混合導體膜片,采用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相離子-電子混合導體粉體材料為原料,經燒結工藝制備得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燒結工藝為:將上述的復相離子-電子混合導體粉體材料壓制成型為素坯,以2℃/min-5℃/min的升溫速度,升溫至1100℃-1175℃燒結5-20小時,其中在400℃和900℃分別保溫2小時,即得到復相離子-電子混合導體膜片。
4.一種復相離子-電子混合導體膜管,以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相離子-電子混合導體粉體材料為原料制備得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備方法的具體步驟為:
a.在上述的復相離子-電子混合導體粉體材料中加入石蠟、油酸,在80℃-100℃攪拌均勻,然后真空抽濾,得到漿料,再將漿料沖鑄到模腔內,即具得到管狀素坯;其中石蠟的加入量為復相離子-電子混合導體粉體材料質量10%-13%,油酸加入量為復相混合導體材料質量的0.5%~1%;
b.再以高溫預燒過的氧化鋁或者氧化鎂為吸附粉體,將管狀素坯以1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300℃,保溫4小時;再以15℃/h的升溫速度升溫至300℃-500℃;再以60℃/h的升溫所速度升溫至,500℃-900℃;
c.對經步驟b所得的管狀素坯經過二次燒結過程,具體為:1℃/min-5℃/min升溫到1000℃-1175℃保溫5-20小時,即得到復相離子-電子混合導體膜管。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復相離子-電子混合導體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狀素坯的長度為100mm,壁厚1mm,內徑12.6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未經上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2387.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