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芳香族聚酰胺電磁屏蔽織物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32385.4 | 申請日: | 2008-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1574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09 |
| 發明(設計)人: | 唐志勇;張德仁;孫晉良;任慕蘇;張家寶;劉麗;楊敏;劉杰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3D15/00 | 分類號: | D03D15/00;D02G3/04;D02G3/12;G21F1/00;G21F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何文欣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芳香族 聚酰胺 電磁 屏蔽 織物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芳香族聚酰胺電磁屏蔽織物的制備方法,特別是一種采用芳香族聚酰胺纖維與不銹鋼纖維混紡制備電磁屏蔽織物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工業、信息產業和高新技術的發展,電磁波的副作用日益明顯,電磁波污染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電子儀器設備、精密電子元件、電訊發射裝置等在使用或運作過程中都有可能成為發射源而造成空間電磁污染,嚴重的電磁污染(比如常期在掃雷艇上遭遇強電磁輻射)會對人體造成白細胞降低、脫發、免疫能力下降等直接傷害。從事雷達、通訊、電視轉播、和航天、航空等特殊工作場合的工作人員也需要有效的防電磁輻射材料。航空、航天、軍事基地等重要部門則更需要電磁屏蔽材料。
目前已有的一些防電磁輻射紡織品,滿足了部分場合的使用要求。但是這些電磁屏蔽織物的紡織材料通常采用聚酯纖維、尼龍纖維、或者是它們的混紡產品。它們所具有的共同缺陷是不阻燃、遇明火易熔融,會對使用者造成二次灼傷。因此不適宜應用在需要阻燃、耐熱的特殊場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芳香族聚酰胺電磁屏蔽織物的制備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芳香族聚酰胺電磁屏蔽織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的具體步驟為:
a.將芳香族聚酰胺纖維和不銹鋼纖維混合,采用常規的紡織工藝,織成所需支數的混紡紗線,其中不銹鋼纖維占混紡纖維的質量的20%~30%;
b.采用常規的織布方法,將步驟a制備的混紡紗線,按經向密度為50~65,緯向密度為52~62紡織成織物,即為芳香族聚酰胺電磁屏蔽織物。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方法無污染、可大規模生產,產品具有較高的阻燃、耐熱、高電磁屏蔽性,可用作航空、航天、軍工、通訊等特殊部門的電磁屏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取Nomex纖維80KG,4.5μm不銹鋼纖維20KG,混合后,經過清花、梳棉、成條、并條、粗紗、細紗等紡織工序,最后制成32支規格的不銹鋼、Nomex纖維混紡紗線。然后,采用常規的織布工藝,織成經向密度為50,緯向密度為52的電磁屏蔽織物(斜紋)。
實施例二:山東煙臺氨綸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芳綸1313纖維68KG,Kevler纖維10KG,4.5μm不銹鋼纖維22KG,混合后,經過清花、梳棉、成條、并條、粗紗、細紗等紡織工序,最后制成21支規格的由不銹鋼纖維、Kevler纖維和國產芳綸1313纖維組成的混紡紗線。然后,采用常規的織布工藝,織成經向密度為52,緯向密度為52的電磁屏蔽織物(平紋)。
由本發明方法生產的織物;其電磁屏蔽效能測試值見下表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未經上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238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