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木棉環錠紡混紡紗線的生產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32335.6 | 申請日: | 2008-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81840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恩生;夏龍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日舒科技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2G3/04 | 分類號: | D02G3/04;D01G15/46;D01H5/70;D01H5/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劉 鋒;王傳林 |
| 地址: | 201401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木棉 環錠紡 混紡 紗線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使用木棉為原料的混紡紗制作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木棉環錠紡混紡紗線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木棉纖維是木本植物的果實纖維,由于其纖維中空度高達80%以上,胞壁薄、長度短、剛性強,所以體積比重特別輕,紗線制作過程非常容易發生纖維飛散而懸浮在空氣中,傳統的紡紗方法難以對該纖維進行有效控制,所以也難以進行正常紡紗。然而木棉纖維具有超細柔軟特性,使用木棉制成的面料具有羊絨般的超柔軟,其染色性與全棉無差異,還具有良好的吸濕導濕、抗菌、不霉不蛀和中空保暖的性能,是非常具有開發前途的紡織原料。
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有木棉纖維紡紗工藝研究,許多紡織業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了系統研究,但只是在木棉纖維低比例混紡粗支的轉杯紡紗工藝上稍有一些進展,在精品化紗線制作的環錠紡技術上沒有獲得實質性的突破,關鍵在于沒有能夠對木棉纖維束進行充分而有效的分梳,沒有能夠解決木棉纖維因抱合力差而在成條過程中容易飛散、在細紗牽伸過程中容易產生無序變速等難題,因而木棉纖維一直只能作為填充物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木棉為混合原料的環錠紡紗線的生產方法。
本發明的木棉環錠紡混紡紗線生產方法是:以木棉纖維和其他纖維為混合原料,經開清棉、梳棉、并條、粗紗、細紗等紗線制作工序。
梳棉工序的纖維網集聚區域加裝導棉裝置,所述導棉裝置的皮圈上有微孔網眼,在皮圈的中間設置有抽風裝置。該裝置區別與傳統的導棉裝置在于該裝置帶有流體導向功能的微孔網眼,攜帶木棉纖維的二相流體在具有氣流導向作用的導棉裝置的作用下,纖維網能夠得到有效集聚成條,解決了木棉纖維容易飛散、難以成條的技術難點。
所述微孔網眼的直徑為0.1~0.5mm,目數為20~40目;所述抽風裝置內的壓力為-10Pa~-0.05Pa。
所述細紗工序采用超短雙短皮圈牽伸系統,將前牽伸區的浮游區長度縮短為8~10mm。有效控制了木棉纖維在變速點的離散現象,提高了紗線的均勻度,保證了紡紗過程斷頭率的降低。
本發明的原料:以木棉纖維和其他纖維為混合原料,其中木棉纖維的用量可占總原料重量的20%~80%,其他纖維可為其他任意種類的纖維,例如棉花、羊絨、絹絲、亞麻、再生纖維素纖維、化纖纖維等。
本發明的紗線產品,經紡織工業南方科技測試中心檢測,其單紗斷裂強力、單紗斷裂伸長率等技術指標優于棉本色行業標準、申請人企業標準。其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日舒科技紡織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日舒科技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233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