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太陽位置跟蹤控制器及該控制器所用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30353.0 | 申請日: | 2008-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64113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曉錚;王小剛;周清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5D3/12 | 分類號: | G05D3/12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旻輝 |
| 地址: | 511458廣東省廣州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太陽 位置 跟蹤 控制器 所用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太陽能收集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太陽位置跟蹤控制器及該控制器所用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對節能減排的呼聲越來越高,太陽能收集裝置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眾所周知,太陽能收集裝置是讓太陽光照射到反光板上,再將反光板反射的太陽光進行搜集(聚焦)并轉化吸收,反光板的角度設置應保證搜集到的陽光經反射板反射后能聚焦在一起。反光板的角度就整體而言是固定的,而太陽光的投射角度是變化的,所以需要對太陽光的方向進行跟蹤以此對反光板的整體方向進行調整;目前,太陽能位置跟蹤傳感器種類、規格均比較多,但現有的太陽能位置跟蹤傳感器的一個共同點是,其結構均十分復雜,價格昂貴。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太陽位置跟蹤控制器及該控制器所用控制方法,本發明太陽位置跟蹤控制器結構簡單,生產制造成本低。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太陽位置跟蹤控制器,包括不透光的傳感器基體,在傳感器基體上設有沉孔,在沉孔內分開布設有至少兩個光敏元件。
所述沉孔底部的周邊設有凹槽,沉孔內的所述各光敏元件置于該凹槽內。
沉孔內的所述光敏元件為四個。
沉孔內的所述四個光敏元件均勻布設于所述沉孔底部的周邊。
所述沉孔的軸向斷面呈圓形。
該跟蹤控制器還包括有處理電路,沉孔內的所述四個光敏元件共有八個接線端,該八個接線端首尾相接而形成橋式電路,四個接線點與處理電路連接。
在所述傳感器基體相對的外側面上各分別布設有一個光敏元件,該光敏元件也與所述處理電路連接。
所述傳感器基體外側面上兩個所述光敏元件的連線方向至少與所述沉孔內的兩個光敏元件的連線方向一致。
一種太陽位置跟蹤控制方法,該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驟:
a、在早晨太陽剛出來時,或者雨停后太陽剛出來時,由于沉孔內沒有太陽光,需先對基準位置進行調整:布設于傳感器基體相對外側面的兩個光敏元件分別感測射入兩側的太陽光的強度,并將其光強轉化為電信號輸出至處理電路;
b、處理電路根據傳感器基體相對外側面兩個光敏元件所輸入的電信號,判斷太陽光方向與沉孔軸向方向之間的偏差,再根據所計算的偏差來調整傳感器基體的角度,使太陽光能射入沉孔內,當太陽光射入沉孔后,處理電路對傳感器基體相對外側面上的兩個光敏元件所輸入的信號不作處理;
c、分開布設于不透光傳感器基體沉孔內的光敏元件感測射入沉孔內的太陽光的強度,并將其光強轉化為電信號輸出至處理電路;
d、處理電路根據沉孔內的各光敏元件所輸入的電信號,判斷太陽光方向與沉孔軸向方向之間的偏差,再根據所計算的偏差來調整傳感器基體的角度,使太陽光直射入沉孔內。
需說明的是,因為在使用時,本發明所述太陽位置跟蹤控制器是裝設于反光板上并與反光板同步運動,所以,“調整傳感器基體的角度”即“調整反光板的角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太陽位置跟蹤控制器的電路原理圖;
圖2是本發明中,太陽位置跟蹤傳感器外形圖;
圖3是圖2的剖視圖;
圖4是圖2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傳感器基體,2、沉孔,3、光敏元件,4、凹槽,5、外側面,6、處理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太陽位置跟蹤控制器,包括不透光的傳感器基體1,在傳感器基體1上設有沉孔2,在沉孔2內分開布設有至少兩個光敏元件3。
其中,所述沉孔2的軸向斷面呈圓形,在沉孔2底部的周邊設有凹槽4,沉孔2內的所述光敏元件3為四個,四個光敏元件3均勻布設于所述沉孔2底部的周邊的凹槽4內;該跟蹤控制器還包括有處理電路6,沉孔2內的四個光敏元件3共有八個接線端,該八個接線端首尾相接而形成橋式電路,四個接線點與處理電路6連接;在傳感器基體1相對的外側面5上各分別布設有一個光敏元件3,該兩個光敏元件3連線方向與沉孔2內的其中兩個光敏元件3的連線方向一致,該光敏元件3也與所述處理電路6連接。
本實施例所述用太陽位置跟蹤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在早晨太陽剛出來時,或者雨停后太陽剛出來時,由于沉孔2內沒有太陽光,需先對基準位置進行調整,即:布設于傳感器基體1相對外側面5的兩個光敏元件3分別感測射入兩側的太陽光的強度,并將其光強轉化為電信號輸出至處理電路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未經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035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通信系統中的導頻加擾
- 下一篇:載體襯底和集成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