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管花肉蓯蓉的接種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30180.2 | 申請日: | 2008-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49646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10 |
| 發明(設計)人: | 劉昕;彭青云;賈寶國;曹卉;招淑燕;曾小紅;鐘倩莉;吳光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D91/00;A61K36/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275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肉蓯蓉 接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管花肉蓯蓉的接種方法。
背景技術
管花肉蓯蓉[Cistanche?tubulosa(Schrenk)R.Wight]是寄生于檉柳屬(Tamarixl)植物根部的列當科(Orobanchaceae)肉蓯蓉屬(Cistanche)多年寄生藥用植物,是貴重的寄生藥材,具有補腎、益精血、強記憶、潤腸通便等功效,是歷代中醫使用頻率最高的補腎陽藥物,現代研究發現,肉蓯蓉富含的苯乙醇苷類化合物對防治血管性癡呆癥具有顯著療效。
由于中國西部荒漠地區長年干旱及風沙肆虐,近些年來大面積推廣種植固沙植物檉柳生態林寄生管花肉蓯蓉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但由于在人工種植過程中,對相關植物的生物學、生理學、生態學知識了解和掌握較少,且種植過程管理落后,目前仍存在著種植檉柳成活率低、管花肉蓯蓉接種率低,收獲的管花肉蓯蓉產量低及功效成分含量低等問題,加之傳統接種過程開挖大溝消耗大量勞動力且人工種植檉柳生態林寄生管花肉蓯蓉植株的寄生成活率低于35%,在收獲期所采挖的管花肉蓯蓉肉質莖平均畝產不足20公斤,產量及經濟收益低,嚴重挫傷了期望通過在荒漠及沙漠上種植寄主檉柳生態林寄生管花肉蓯蓉獲得經濟收益的群眾積極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荒漠及沙漠上種植寄主檉柳生態林寄生管花肉蓯蓉藥用植物的接種技術方案,達到多年持續采挖管花肉蓯蓉肉質莖和收獲管花肉蓯蓉種子的目的。
本發明的方法是在荒漠或沙漠上經平整后,規劃寬窄行密植種植檉柳生態林,在寬窄行種植的檉柳行間分別鉆洞,單層或分層播種接種管花肉蓯蓉種子或放入通常使用的管花肉蓯蓉種子接種紙,取代傳統方法接種時需開挖大溝后放入接種紙或撒播種子的方法,顯著降低接種勞動強度,大幅度減少管花肉蓯蓉種子的接種量及提高接種寄生的成活率;在檉柳種植后及在檉柳經接種寄生上管花肉蓯蓉植株之后,進行田間管理,包括通常的灌水、施肥、除草、防治鼠害及生物綜合防治等,促進檉柳生長及促進寄生的管花肉蓯蓉植株肉質莖生長發育良好。
按照本發明的方法,在檉柳植株經接種寄生上管花肉蓯蓉植株后的當年10~12月份或翌年4~5月份,可在寬行中采挖管花肉蓯蓉植株肉質莖;在翌年的5~8月份,在窄行當生長的管花肉蓯蓉種子成熟時,可收獲成熟飽滿的管花肉蓯蓉種子。以后每年可在寬行中采挖管花肉蓯蓉肉質莖,在窄行中收獲管花肉蓯蓉種子。同時,在采挖管花肉蓯蓉肉質莖時,可采用在創傷斷面撒上草木灰粉處理解決采挖管花肉蓯蓉肉質莖時蘆頭斷面創傷后易腐爛的技術難題,保證寄生的管花肉蓯蓉植株與檉柳根部寄生點蘆頭多年持續生長,達到在寬行中多年持續采挖管花肉蓯蓉肉質莖,在窄行中多年持續收獲管花肉蓯蓉種子。
通過本技術方案的實施,形成一套易于大面積推廣的栽培模式,促進中國西部荒漠固沙植物檉柳生態林的大面積種植,推動發展種植寄生藥用植物管花肉蓯蓉的群眾性熱潮,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本發明方法的具體步驟包括:
1、利用沙漠或荒漠(例如中國天山以南塔克拉瑪干沙漠及荒漠)進行規劃平整,可以采用通常農業機械化的推沙整地方式進行平整,亦可以利用通常水渠放水沖沙整地的方式進行平整;在每年凍土回暖之后的3~5月份或秋季種植檉柳;通過規劃采用寬窄行進行密植種植檉柳,寬行行距為2.2~3.4米,通常為2.5~2.7米;窄行行距為0.7~1.6米,通常為0.8~1米;種植檉柳植株株距為0.4~1.2米,通常為0.5~0.7米;種植檉柳后采用通常植樹后澆水保濕的方法,及時灌水或淋水。
2、在檉柳種植后及在檉柳經接種寄生上管花肉蓯蓉植株之后,采用通常農業上進行田間管理、施肥、除草和防治鼠害的措施,并利用通常農業上采用的自然天敵及農業生物綜合防治技術手段進行病蟲害的控制,建立自然天敵種群。
3、通過農業上篩選作物種子的方法,篩選成熟飽滿的管花肉蓯蓉種子。
4、在當年或翌年3~5月份或秋季,在寬窄行種植的檉柳行間距檉柳植株0.2~0.65米處,分別進行鉆洞,可采用通常農業上使用的鉆洞機(或稱打孔機)進行鉆洞,以進一步減輕勞動強度,亦可采用手工鉆洞的方法;鉆洞的直徑為4~40厘米,通常為5~30厘米;深度為0.5~1米,通常為0.6~0.8米;將管花肉蓯蓉種子撒播在洞內沙面上或者放入管花肉蓯蓉種子接種紙,每個洞種子播種量為10~60粒種子,通常為18~36粒種子;然后鋪上一層厚度為5~20厘米的沙子,通常厚度為7~12厘米;按上法單層或分層撒播種子或放入種子接種紙,然后覆蓋上沙子至與地面同一平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未經中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018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縫紉機的縫制記錄裝置
- 下一篇:基底上的金屬涂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