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鈷AB5型貯氫合金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28733.0 | 申請日: | 2008-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9578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英;肖方明;唐仁衡;彭能;盧其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1M4/38 | 分類號: | H01M4/38;C22C30/02 |
| 代理公司: | 廣東世紀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千知化 |
| 地址: | 510651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ab sub 型貯氫 合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稀土貯氫合金材料,特別涉及一種無鈷AB5型貯氫合金。
背景技術
鎳氫電池以其較高的比能量、可快速充放電、無污染和循環壽命長等優點得到了廣泛應用。AB5型稀土系貯氫合金以其在室溫及常壓下可逆地吸放大量的氫,具有易活化、吸放氫反應速度快等優點,作為Ni/MH電池負極材料得到大量研究。為了提高Ni/MH電池的市場競爭力,降低貯氫合金的生產成本和提高合金的電化學性能,成為貯氫合金研究的主要方向。在典型的AB5型貯氫合金中,Co含量約占10%(質量),而其成本約占合金原材料總成本的40%左右。此外,國際市場上Co的價格一路攀升,這樣就對AB5型貯氫合金的性能/價格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低估和無鈷貯氫合金的開發成為科研工作者關注的課題。由于Co對AB5型貯氫合金的循環穩定性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如何提高低估無鈷貯氫合金的電化學穩定性,成為AB5型貯氫合金研究的焦點。中國專利03108016.2公布了一種ANi4.75-xBxMn1.25型無鈷貯氫合金,其中A為La或富La的混合稀土元素,B為Cu、Fe、Cr、Sn、Mo、Si中的任一種元素或其中一種以上的元素組合,0.1<x<0.6。與目前使用的普通貯氫合金(Co含量為10%)相比,元素鈷部分被Cu、Fe、Cr、Sn、Mo、Si取代,另一部分被元素Ni取代。合金的放電比容量達到310mAh/g,150次循環比容量保持率為90%。
發明內容
本發明貯氫合金材料的成分組成為:LaNiaCubMncAld,其中a=1.5~3.0,b=1.5~3.5,c=0.05~0.3,d=0.03~0.3。
本發明稀土系AB5型無鈷貯氫合金的A側由金屬La組成,其中元素Ce、Pr、Nd等以雜質的形式存在;B側含有元素Ni、Cu、Mn和Al。
與中國專利03108016.2公開的貯氫合金相比,本發明的貯氫合金除了元素鈷被元素銅完全取代,元素鎳也部分被元素銅取代,貯氫合金的成本進一步降低,同時貯氫合金的循環壽命得到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6貯氫合金的PCT曲線(45℃)。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合金成分比例配料,其中金屬La純度在99%以上,其他金屬純度在99.5%以上。將配好的原料置于真空快淬爐,抽真空至0.05Pa,然后通氬氣,壓力0.05MPa,熔煉并甩成0.05~0.1mm的合金片;合金片在850~1000℃下處理4小時,冷卻后,經機械球磨制粉,過篩,得到粒度小于0.075mm的貯氫合金粉。
按照上述貯氫合金粉制備工藝,得到如表1組成的貯氫合金粉實施例1~8;比較例為中國專利03108016.2公布貯氫合金。
從圖1實施例6貯氫合金的PCT曲線可看出,本發明的貯氫合金具有較好的吸放氫性能,其45℃條件下的放氫平臺為0.012MPa。
表1貯氫合金組成原子比
將貯氫合金粉約0.2g,與羰基鎳粉以1∶3重量比均勻混合,在250MPa的壓力下制成直徑為15mm的圓片電極作負極,以燒結式氫氧化鎳電極(容量為1200mAh)作正極,電解液為6mol/L的KOH溶液,組裝成模擬電池,在室溫(25℃)條件下,以0.2C充放電測試貯氫合金粉的放電比容量,以2C充電,2C放電測試貯氫合金粉的大電流放電性能及循環壽命,以比容量衰至最大值的80%作為循環壽命試驗的終點,結果見表2。
從表2可看出,本發明貯氫合金粉的放電容量與中國專利03108016.2的貯氫合金基本相當,但其循環壽命得到了提高。在實施例6中,其放電比容量可達到309mAh/g,循環壽命達到411次。
表2貯氫合金放電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未經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287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