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鋰電池充電器控制集成電路及其極性切換開關控制電路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28673.2 | 申請日: | 2008-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0901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19 |
| 發明(設計)人: | 吳緯國;范建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南科集成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7/00 | 分類號: | H02J7/00;H02H7/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663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鋰電池 充電器 控制 集成電路 及其 極性 切換 開關 控制電路 | ||
1.一種鋰電池充電器控制集成電路的極性切換開關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
包括鋰電池正極端口(BT+)、負極端口(BT-)、電源輸入端(VDD)、比較器(OP3)、第一反相器(I195)、第二反相器(I196)、第一P-MOSFET(P79)、第二P-MOSFET(P81)、第三P-MOSFET(P96)、第四P-MOSFET(P98)、第一N-MOSFET(N13)、第二N-MOSFET(N14)、第三N-MOSFET(N22)、第四N-MOSFET(N73)、和第五N-MOSFET(N74),所述第一P-MOSFET(P79)、所述第二P-MOSFET(P81)的源極分別與所述電源輸入端(VDD)相連接,所述第四N-MOSFET(N73)、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源極分別接地,所述正極端口(BT+)分別與所述第三N-MOSFET(N22)的柵極、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漏極、所述第二P-MOSFET(P81)的漏極、所述比較器(OP3)的同相輸入端(+)相連接,所述負極端口(BT-)分別與所述第一N-MOSFET(N13)的柵極、所述第二N-MOSFET(N14)的柵極、所述第四N-MOSFET(N73)的漏極、所述第一P-MOSFET(P79)的漏極、所述比較器(OP3)的反相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第一反相器(I195)的輸入端與所述比較器(OP3)的輸出端相連接,所述第一反相器(I195)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反相器(I196)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第一N-MOSFET(N13)的源極與所述正極端口(BT+)相連接,所述第一N-MOSFET(N13)的漏極與所述第一反相器(I195)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第二N-MOSFET(N14)的源極與所述正極端口(BT+)相連接,所述第二N-MOSFET(N14)的漏極與所述第四N-MOSFET(N73)的柵極相連接,所述第三N-MOSFET(N22)的源極與所述負極端口(BT-)相連接,所述第三N-MOSFET(N22)的漏極與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柵極相連接,所述第三P-MOSFET(P96)的柵極與所述第一反相器(I195)的輸出端相連接,所述第四P-MOSFET(P98)的柵極與所述第二反相器(I196)的輸出端相連接,所述第三P-MOSFET(P96)的源極與所述第一P-MOSFET(P79)的柵極相連接,所述第三P-MOSFET(P96)的漏極與所述第四N-MOSFET(N73)的柵極相連接,所述第四P-MOSFET(P98)的源極與所述第二P-MOSFET(P81)的柵極相連接,所述第四P-MOSFET(P98)的漏極與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柵極相連接。
2.一種鋰電池充電器控制集成電路,包括極性切換開關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極性切換開關控制電路包括鋰電池正極端口(BT+)、負極端口(BT-)、電源輸入端(VDD)、比較器(OP3)、第一反相器(I195)、第二反相器(I196)、第一P-MOSFET(P79)、第二P-MOSFET(P81)、第三P-MOSFET(P96)、第四P-MOSFET(P98)、第一N-MOSFET(N13)、第二N-MOSFET(N14)、第三N-MOSFET(N22)、第四N-MOSFET(N73)、和第五N-MOSFET(N74),所述第一P-MOSFET(P79)、所述第二P-MOSFET(P81)的源極分別與所述電源輸入端(VDD)相連接,所述第四N-MOSFET(N73)、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源極分別接地,所述正極端口(BT+)分別與所述第三N-MOSFET(N22)的柵極、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漏極、所述第二P-MOSFET(P81)的漏極、所述比較器(OP3)的同相輸入端(+)相連接,所述負極端口(BT-)分別與所述第一N-MOSFET(N13)的柵極、所述第二N-MOSFET(N14)的柵極、所述第四N-MOSFET(N73)的漏極、所述第一P-MOSFET(P79)的漏極、所述比較器(OP3)的反相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第一反相器(I195)的輸入端與所述比較器(OP3)的輸出端相連接,所述第一反相器(I195)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反相器(I196)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第一N-MOSFET(N13)的源極與所述正極端口(BT+)相連接,所述第一N-MOSFET(N13)的漏極與所述第一反相器(I195)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第二N-MOSFET(N14)的源極與所述正極端口(BT+)相連接,所述第二N-MOSFET(N14)的漏極與所述第四N-MOSFET(N73)的柵極相連接,所述第三N-MOSFET(N22)的源極與所述負極端口(BT-)相連接,所述第三N-MOSFET(N22)的漏極與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柵極相連接,所述第三P-MOSFET(P96)的柵極與所述第一反相器(I195)的輸出端相連接,所述第四P-MOSFET(P98)的柵極與所述第二反相器(I196)的輸出端相連接,所述第三P-MOSFET(P96)的源極與所述第一P-MOSFET(P79)的柵極相連接,所述第三P-MOSFET(P96)的漏極與所述第四N-MOSFET(N73)的柵極相連接,所述第四P-MOSFET(P98)的源極與所述第二P-MOSFET(P81)的柵極相連接,所述第四P-MOSFET(P98)的漏極與所述第五N-MOSFET(N74)的柵極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南科集成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南科集成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28673.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屏蔽電連接器
- 下一篇:去除黃色豬小腸苦味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