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牡蠣補腎壯陽酒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28010.0 | 申請日: | 2008-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9753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01 |
| 發明(設計)人: | 黃迪南;尹國榮;劉海陵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迪南 |
| 主分類號: | C12G3/04 | 分類號: | C12G3/04;C12G3/06 |
| 代理公司: | 湛江市三強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龐愛英 |
| 地址: | 524023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牡蠣 補腎 壯陽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含酒精飲品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一種牡蠣補腎壯陽酒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的酒文化流傳了上千年,傳統的藥酒亦是源遠流長,傳統的藥酒既上用來治病,也可用來保健、益壽延年。補腎壯陽酒是傳統藥酒的一類,目前市場上補腎壯陽酒品種已有不少。中國專利申請號98111804.6,名稱為“滋陰補腎壯陽酒及其制備方法”,由淫羊藿、巴戟天、雞血藤、枸杞、淮山藥、黨參、過山龍、生地、紅參、鹿鞭、海狗腎,經高梁酒浸制而成。專利申請號02113811.7,名稱為“一種補腎壯陽酒”,由熟地黃、杜仲、灸黃芪、淮山藥、茯苓、枸杞子、車前子、斷續等多味中藥與白酒配制而成。以上這些補腎壯陽酒中不含本發明所使用的主要原料鮮牡蠣。專利申請號200710052250.X,名稱為“補腎壯陽保健酒”,由以下原料組成:薜荔枝20-30,淫羊藿15-20、鹿茸1-2、免絲子15-18、牡蠣28-32、黃芪30-35、升麻12-15、枸杞子8-10、紅花5-8、38度酒基800-1000。專申請利號01114902.7,名稱“強腎壯陽藥酒及其制備方法”,由枸杞或龜板或鱉甲,補骨脂或女貞子,免絲子或沙苑子,五味子或山茱萸或牡蠣,車前子或木通或通草,柏子仁或志遠或酸棗仁,仙茅或葫蘆巴,淫羊藿或胡桃肉,黃芪或黨參等藥材混勻、白酒浸漬、再水煎煮,合并酒浸液和水煎液,色對而成專利申請號90103137.2,名稱為“一種壯陽口服液的制法”,其步驟為:制鴿精和烏骨雞精,制羊腎和牛鞭提取液,制西洋參、黃毛鹿茸、海馬、海龍、雄哦提取液,制石燕、陽起石、牡蠣提取液,制其他藥物提取液,最后法定濃縮、配制。以上補腎壯陽酒或口服液,雖然配方中含有所使用的主要原料牡蠣,但或為煅牡蠣或僅是配方中的次要成分,且由于選用藥材的局限或配方不夠合理,例如含純藥用中藥成分、動物鞭或昂貴稀有藥材,致使有效率低下、制備工藝有些復雜或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彌補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利用鮮牡蠣以及藥食兩用原料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藥,制備的牡蠣補腎壯陽酒及其制備方法。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牡蠣補腎壯陽酒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鮮牡蠣2.0-7.0公斤、枸杞1.0-3.0公斤、納米珍珠粉0.1-0.3公斤、淫羊藿0.5-2.0公斤、杜仲0.5-2.0公斤、肉桂0.3-1.5公斤及牛膝0.8-2.5公斤;
放入30度至60度的酒基100~150公斤中,室溫浸泡一個月后得原汁酒,分離出上清液進行勾對、過濾、裝瓶包裝即為成品。
所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鮮牡蠣6.0公斤、枸杞2.0公斤、納米珍珠0.2公斤、淫羊藿1.5公斤、杜仲1.5公斤、肉桂1.0公斤、牛膝1.8公斤。
所述牡蠣補腎壯陽酒的制備方法,按如下步驟:
(1)原汁酒的制備:按重量配比稱好原料,去殼鮮牡蠣和枸杞分別用清水洗凈,淫羊藿、杜仲、肉桂及牛膝經粉碎至20目,然后將所有原料混合后按比例加入30度至60度的酒基,在室溫下浸泡一個月,其間每周攪拌一次,取上清液即得原汁酒;
(2)勾對:取原汁酒加入其重量5%~10%的冰糖,再用蒸餾水和酒基調至酒度為30度至42度,即得牡蠣補腎壯陽酒半成品;
(3)過濾:采用硅藻土過濾機過濾,亦可采用棉餅過濾或微孔濾膜過濾,得到澄清透明酒液;
(4)裝瓶包裝:澄清透明酒液經裝瓶、包裝即為成品。
所述酒基為糧食釀造的食用酒,其濃度在30度至60度之間。
本發明的牡蠣補腎壯陽酒是一種純天然補腎壯陽酒。本產品無純藥用中藥、無動物鞭、無昂貴稀有藥材、亦不添加西藥成分,全部采用國家衛生部1998年9號文件公布的既是藥品又是食品的藥食兩用原料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藥:鮮牡蠣、枸杞、納米珍珠粉、淫羊藿、杜仲、肉桂、牛膝等,對人體無毒副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迪南,未經黃迪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280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