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水養殖環境多態位生物修復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27619.6 | 申請日: | 2008-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498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7 |
| 發明(設計)人: | 文國樑;李卓佳;楊鏗;曹煜成;陳永青;楊鶯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C02F3/3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知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宣國華 |
| 地址: | 510300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水 養殖 環境 多態位 生物 修復 方法 | ||
1、一種海水養殖環境多態位生物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養殖廢水排入養殖溝渠后,在第一階段投放有益菌進行除氮磷和轉化有機質;然后在第二階段進行放養濾食魚和大型藻,使養殖溝渠內形成微藻、濾食魚、大型海藻共存的多態位生物圈,通過生物間相互協同,對海水養殖環境進行修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養殖環境多態位生物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階段中在投放有益菌前,對池水和池底部廢水進行取樣測定水質各項指標以及有益菌的含量,再根據測定的結果投放有益菌,使有益菌在養殖廢水中的密度不小于3×104CFU/ml;在進入所述的第二階段前對水樣進行各項指標的測定再放養濾食魚和大型藻。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水養殖環境多態位生物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益菌為芽孢桿菌、光合細菌、乳酸桿菌中的一種或兩種或三種的混合;所述的有益菌每7~15天施加一次。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海水養殖環境多態位生物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當芽孢桿菌、光合細菌和乳酸桿菌混合使用時它們之間的比例為3~6∶1~3∶1~3。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海水養殖環境多態位生物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芽孢桿菌在養殖廢水中的密度不小于3×104CFU/ml。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海水養殖環境多態位生物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芽孢桿菌為枯草芽孢桿菌、臘狀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中的一種或兩種或三種的混合。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海水養殖環境多態位生物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合細菌為沼澤紅假單胞菌、球形紅假單胞菌和莢膜紅假單胞菌中的一種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水養殖環境多態位生物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型海藻為江籬、孔石純,其投放量在3~6kg/m3。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水養殖環境多態位生物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濾食魚為羅非魚、藍子魚、鯔魚、鳙魚、鰱魚中的一種或兩種或幾種的混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海水養殖環境多態位生物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濾食魚的放養的規格不小于100g/尾,放養量在0.5~1kg/m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2761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