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預處理序列圖的方法和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27287.1 | 申請日: | 2008-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76472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01 |
| 發明(設計)人: | 鮑蘇蘇;方馳華;段秀麗;項楠;龐雄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師范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
| 主分類號: | G06T11/00 | 分類號: | G06T1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莫瑤江 |
| 地址: | 510631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處理 序列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序列圖的預處理,更具體地,涉及對兩期或者多期序列圖進行預處理的方法和系統,所述兩期或者多期序列圖是指按照相同或者相反的順序對有關內容進行圖像采集得到的兩個系列或者多個系列的圖片。
背景技術
序列圖是指有順序關系、有相關內容的一系列圖片。例如,按照從上(頭)到下(腳)的順序對人體的肝進行計算機層析(簡稱CT)掃描,將得到一系列CT圖,每幅CT與肝的一個截面對應,各幅CT圖之間的先后關系與肝的各個截面的上下位置關系對應,因此,該系列CT圖可稱為CT序列圖。
醫學上,為了了解病灶的位置、大小及其與動脈、靜脈的關系等,醫生會通過MRI(核磁共振)、CT(計算機層析)等方式采集“感興趣部位”的序列圖。例如,為了清楚地了解肝內病灶的位置、大小及病灶與肝內動脈、靜脈等組織的關系,醫生按照造影劑在肝臟血管中流動的先后順序分別采集肝動脈期和肝靜脈期的CT圖片,得到肝動脈期CT序列圖和肝靜脈期CT序列圖。
CT掃描中由于操作和其他等原因會造成上述兩期CT序列圖的掃描順序不一致。例如,醫生掃描肝動脈期時采用了從上(頭)到下(腳)的掃描順序,而掃描肝靜脈期時采用了從下(腳)到上(頭)的掃描順序,那么,所得到的肝動脈期CT序列圖與所得到的肝靜脈期CT序列圖是順序相反的。由于這兩期CT序列圖的順序不相同,導致對這兩期CT序列圖進行后續的分割、重建、信息匯合等工作是沒有意義的,對于其他類型序列圖也是如此。
因此,在對“感興趣部位”的兩期或者多期序列圖進行后續的分割、合并、重建等處理之前,需要對該兩期或者多期序列圖進行預處理,確保該兩期或者多期序列圖的順序是一致的。
目前,一般采用人為的方式對序列圖進行預處理:先人為地判斷兩期序列圖的順序是否相同,如果發現兩期序列圖的順序相反,就人為地對其中一期序列圖進行反向重新命名,或者是人為地對其中一期序列圖進行反向排序并將反向排序后的圖片另行存儲為新的一期序列圖。人為判斷的結果帶有判斷者的主觀性,導致判斷結果會隨著判斷者的經驗、能力不同而有所變化,判斷結果誤差較大,并且,在序列圖的圖片量較大時,這種人為的預處理方法工作量大,自動程度低、效率不高。
發明內容
一方面,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的預處理序列圖的方法誤差較大、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種自動化的預處理序列圖的方法。本發明的預處理序列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讀取第一期序列圖的圖片數量X,讀取第二期序列圖的圖片數量Y,根據|X-Y|與第一預設值α的大小關系判斷所述第一期和第二期序列圖的有效性;若所述第一期和第二期序列圖有效,就讀取第一期序列圖中非中間區域的一副圖片,所讀取的圖片在第一期序列圖中的順序號為x;根據像素值的差異計算所述順序號為x的圖片與第二期序列圖所包括的Y幅圖片的相關程度,根據所述相關程度確定第二期序列圖中與所述順序號為x的圖片最相關的圖片,以及記錄該最相關的圖片在所述第二期序列圖中的順序號y;判斷|x-y|與第三預設值δ的大小關系,如果|x-y|≤δ則將所述第一期和第二期序列圖視為順序相同;否則,將所述第一期和第二期序列圖視為順序相反并對所述第一期序列圖或者第二期序列圖的圖片進行反向排序。
優選地,所述根據像素值的差異計算所述的相關程度的步驟中,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師范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未經華南師范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2728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